秋季入学在即,市驻地10所学校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并交付使用。市驻地10所学校建设项目,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项目,也是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更是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义务教育需求,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育是民生基础,强市必先强教。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集中开工建设的10所学校,致力夯实民生基础,集聚城区人气,促进市驻地城市建设快速发展。10所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71亿元,总建筑面积23.34万平方米,可增加学位1.69万个。10所学校分别是:祁连山路小学、祁连山路中学、盈园中学、兴城中心小学、金沙江路小学、金沙江路幼儿园、香山路小学、凤鸣中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市第二实验学校初中部。为确保10所学校在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市教育局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大干快上,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强力推进学校项目建设。
专班负责制度,确保项目推进高速度。市教育局高度重视10所学校建设工作,成立了专班、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建设;薛城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也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各学校成立了工作专班进驻项目现场,随时与相关参建单位保持工作联系,确保了工程建设推进的高速度。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相关建设推进协调会、设计研讨会等会议51次,现场调度工程进展78次;起草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4份,学校建设专班会议纪要7份,工作简报15期,各类通知、函件24份,各类财政申请报告12份。
专家会审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为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市教育局在学校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配套工程设计、装饰材料比选等方面,实行专家会审制度。由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专家及具有丰富建设经验的市直学校校长组成专家团,从建设规范、学校特点、节约环保等多个方面,论证方案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设计不合理、建设标准低等情况发生,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多方协商制度,确保项目协调高效率。市驻地10所学校分布范围散、涉及部门广、建设方式多。如建设方式:祁连山路小学与祁连山路中学由高新区管委会直接投资建设;盈园中学和兴城中心小学采用EPC模式建设;香山路小学、金沙江路小学、金沙江路幼儿园由开发商建设;凤鸣中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由市财政投资,薛城区政府承建;市第二实验学校由薛城区政府代建,市财政按进度节点拨款。10所学校5种建设方式,还涉及到土地归属权、使用权、占补平衡指标等现实问题,各单位沟通不顺畅,协调难度非常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多方协商制度,周宗安副市长、王启栋副秘书长、郝荣平局长等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议,项目各方充分交流沟通,立即推进落实。确保了项目协调的高效率,有力保障了学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抓紧抓实10所学校建设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不到700天的时间,在一片片荒山洼地上一座座现代化新型学校拔地而起,优雅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硬件设施,浓郁的文化氛围,运动场、实验室、报告厅、图书馆,一应俱全。秋季开学后,近4000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将走进新学校,在这里享受优质教育,在这里书写未来,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