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努力打造优质品牌教育。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加快规范化和教学示范化建设进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内部设施配套,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三个学段各打造1到2处龙头学校,打造山亭教育新品牌,满足山亭人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确保新建枣庄十八中2009年秋季如期完工投入使用,举全区之力创办一所高标准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优质品牌高中。
二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年内完成18所小学的撤并任务,使全区小学布局更趋合理。秋季开学前,完成枣庄四十中和枣庄十八中的全面整合以及新校搬迁工作,全区保留新枣庄十八中1所国办高中。结合布局调整,适时启动实验二小建设工程,缓解区实验小学就学压力。
三是扎实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工程。计划投入资金800万元,对2008年排查鉴定出的22处存在安全隐患学校进行维修改造,确保校舍安全;计划投资260万元,完成9所农村中小学“灯亮、墙壁亮、黑板亮、改食堂、改宿舍、改旱厕”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并在农村小学启动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完成价值300万元的农村小学教学仪器更新任务,确保教学仪器有效利用;计划投资300万元,推进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确保3处学校实现“热饭、热水、取暖和改厕所”目标。
四是切实提高教育经费政府保障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力争2009年城乡教师实现工资发放标准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各项政策,做好义务教育免费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完善城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五是稳步推进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并认真执行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管理;建立“选贤任能、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教育内部人事活力;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分流富余编制,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编制潜力;加大对区直学校编制支持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区直高中学校教师缺编问题;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人事统筹规划与管理工作,强化现有教师编制管理,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完善新教师公开选拔的年度补充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六是完善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机制。深入开展“新课程达标课”活动,大力实施“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三名工程”,扎实推进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干部、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业绩量化评估体系和教师职称多元化评审及聘任办法,加大考核权重,建立区域内教师支教和交流制度,打造一支务实高效、经验丰富、开拓创新、富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
七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专项资金220万元,区财政给予足额配套,启动区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实训楼、培训中心及学生公寓建设任务,并按省级配备标准充实完备实操设备及教学、实习需要的各类内部配套设施,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实施“订单式培养”,建设一批实用型热门重点专业,提高育人功能,扩大招生规模,将职普比例提高到35%。力争“阳光培训”人数突破3000人。
八是大力发展学前幼儿教育。计划投入资金600万元,按照省级实验示范园标准建设一处规划占地20亩,容纳在校生800人的区实验幼儿园,满足城区幼儿入园需求。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等资源大力发展学前三年教育,争取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到65%。
九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修订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工作实施意见和教学管理系列评价方案,广泛开展教学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深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确保各学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十是切实加强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财局管体制,加强教育收费管理、经费管理和资产管理,净化教育环境;全面做好信访、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确保教育稳定和谐。
(陈 超 陈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