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刘延东国务委员关于北方地区农村学校烤火费增支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教育部、财政部于2008年10月安排专项资金20.6亿元,专门用于帮助北方省份解决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按照两部要求和部署,各地已将取暖费补助资金划拨到县和学校,北方省份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一、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和督查
接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后,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立即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就北方地区农村学校烤火(取暖)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适当提高北方地区16个省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从2008年起,以平均取暖期4个月为基数,对冬季取暖地区(不含北京、天津)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进行补助,标准为年生均增加50元。同时,综合考虑取暖期长短、海拔、运费等因素,相应提高资金标准,青海、西藏等高寒地区年生均补助标准为100元。二是要求相关省份因地制宜,采取延长寒假、缩短暑假的办法,减少取暖支出。三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倡导勤俭办学。中央补助资金在2008年10月20日全部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中央资金下达后,教育部、财政部明确要求各地足额落实地方应承担的取暖费资金,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县和学校。同时,还采取专人电话核实、盯查等方式,督促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的有关政策,确保北方省份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师生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二、各地行动迅速,确保取暖资金和物资到位
北方大多数省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及时将资金划拨到县(市)财政专户。截至2008年12月底,各地已实现取暖费资金或取暖物资全部到校的目标。其中:河北、安徽两省在2008年11底前将资金拨付到学校;辽宁、山西、河南、西藏、宁夏、甘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青岛市在2008年12月中旬前将资金拨付到学校;江苏、吉林、黑龙江、青海在2008年12月下旬将补助资金拨付到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大连市由县级集中采购煤炭,并于2008年12月送达学校。
——明确资金分担办法,落实地方应承担的取暖费补助资金。据调查,绝大部分省份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了地方财政承担资金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了取暖费补助资金。如河北省及时印发《2008年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取暖费)资金各级分担控制额度的通知》,明确了省内各级财政应承担的取暖费资金额度。安徽省地方应承担的5479万元补助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
——因地制宜制订省内不同地区取暖费补助标准,避免“一刀切”。各省(区、市)在拨付取暖费补助资金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取暖期长短、财力状况等因素,按照不同的标准予以补助,有的省份还提高了补助标准。山西省明确规定,大同、朔州、忻州 3个北部市为生均60元,太原、吕梁、阳泉、长治 5 个中部市为生均50元,临汾、运城、晋城3个南部市为生均40元。青海省将全省分为一、二、三类地区,生均补助分别为80元、110元、160元。新疆根据不同地区采暖期的差别,按四类地区分别予以补助,一般寒冷地区生均补助60元,较寒冷地区生均补助70元,寒冷地区生均补助85元,最寒冷地区生均补助100元。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和山区县按照25.2元/生予以补助,其他县按照24.7元/生予以补助。河北省省级财政落实取暖费补助资金1亿元,比按标准应承担的额度高出1921万元。
——政府统一采购煤炭等燃料,改造取暖设施,确保中小学按时供暖,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疆明确要求,各县(市)教育经费核算部门要按照分配给学校的额度,对取暖用煤实行统一政府采购,县级教育经费核算部门按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规定向供应商支付集中采购用煤或集中供暖资金。辽宁省大连市规定,各涉农区市县按生均标准安排取暖经费,由各区市县统一组织政府采购,并于取暖期前将采购的取暖用煤及时送达各农村中小学校。河北省从2008年3月份开始,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 , 对农村学校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共投入资金11.97亿元,彻底告别了室内燃烧煤炉取暖的历史,确保了全省597万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温暖过冬。
——调整寒暑假期时间,降低冬季取暖费用。据了解,绝大部分北方省份在保证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采取适当延长寒假、缩短暑假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冬季取暖支出。如宁夏、河北将寒假时间延长了7天,黑龙江、山西延长了5-15天,辽宁延长了5天。青海省将寒假时间延长至60-80天。
三、中央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地普遍反映良好
中央财政此次安排的取暖费补助资金,共惠及约19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66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各地普遍反映,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对广大师生的关爱之情,有效缓解了因2008年上半年煤价上涨导致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状况,大大减轻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高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冬季取暖压力,为农村中小学生在温暖的环境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吉林省称这项举措让老百姓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广大师生都说这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暖心工程”。河南、陕西等省的师生则把这项举措称之为“雪中送炭”。青岛市反映,社会对教育的赞誉度不断加大,政府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信息来源:教育部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