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乐彪 孙静 通讯员 吴怀国) 2005年10月16日,全国“关爱女孩齐鲁行”活动在枣庄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拉开帷幕。在观众的惊叹声中,薛城区临山小学几位学生现场绘画作品《女孩的明天更美好》
这绝非偶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临山小学提出“用艺术照亮孩子的一生”的教育理念。而让记者深感敬佩的是,今天的临山小学,艺术教育可谓遍地开花。无论是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传统项目,还是校园舞、彩带舞等新潮现代运动,各种艺术活动共生共荣,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着孩子们精彩的校园生活,充分体现着他们张扬的个性。
临山小学在开足开全课程的同时,优先保证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配备。同时,他们从提高教师专业基本功上做文章,把音乐教师的键盘、声乐、舞蹈,体育教师的口令、队列和技巧,美术教师的书法、手工、静物写生等进行专项训练,纳入考核,确保教师专业素质过硬。每学期期末考核,学校要求科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定等次,再由学校按比例抽取,调研教师的教学质量,确保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感染、熏陶学生,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校长王栋告诉记者,他们将艺术教育定位于“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采访中,张艳秋老师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学生小王,性格内向,学习后进,胆小怕事。可自从迷上画画后,仿佛变了个人似的。2008年底,他参加枣庄市师生美术作品精品展评选,作品《亲情树》获得三等奖。别看这小小成绩,却让他乐得合不上嘴。
“大家都说我进步很大,以后我得更加努力学习。”见到小王时,他满脸自豪地对记者说。显然,艺术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一种自信,更多的是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充满希望。而这,也是临小人最为看重的。
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讲,临山小学最难能可贵的是,开办各种兴趣特长班,从建校到现在,从未向学生收过一分钱。作为一所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区小学的“掌舵人”,以前,有不少人劝王栋校长把握机会,好好利用它“赚点钱”,以便更好地发展学校。但是,王栋总是这样对他们说:“艺术教育如果抛不开功利,很难做到真正关注学生。那样,就失去原本的教育意义。”
尽管经费紧张,在艺术教育上,王栋却毫不吝啬。教导主任李兴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学校用在艺术方面的投资大约10余万元。而这,要占全年办公经费的很大比例。
如今的临山小学,先后开设了舞蹈、口风琴、合唱、葫芦丝、儿童画等20多个艺术特长班,参加学生近千人,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2000余人次获奖。其中,拥有3支队伍的舞蹈更是成为学校的品牌。
“王校长倡导我们自编韵律操、校园舞,每个年级都有舞蹈队。”舞蹈老师张莉对记者解释说。她们将学生分3个学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舞蹈动作,培养音乐节奏感,喜欢舞蹈。这种普及性的艺术教育能有何成效?当记者看到挂满墙壁的、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的舞蹈作品,如《骄傲的小马驹》、《银蛇踏青》等时,质疑的念头全无。
此外,该校还积极开发《剪纸》、《泥塑》、《中国舞》、《口风琴》、《葫芦丝》等校本教材,并投入使用,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临山小学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每年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歌咏竞赛、节日文娱演出等,集中展示艺术教育成果。学生的各类作品分展区展览,供学生观摩交流;全校性的音乐类才艺表演,则通过校园电视台现场直播。
“能够享受艺术教育的孩子是幸福的,有艺术相伴的人生是快乐的。”采访结束后,王栋校长对记者说,在艺术教育之路上,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和锻炼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这个“乐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信息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