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乐彪
在师生们眼里,吕治华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因为短短几年中,他所辅导的学生,就有2人同时获得全国第五届中学生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金奖,另有多人次在省、市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此外,还有160余份专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30名学生拿到了发明专利证书。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滕州一中采访吕治华。
课上,他是一位好教师
初见吕治华,他正在办公室备课。举止谦和的他,身上有种藏不住的传统文人气息。
不过,正是这样一位素质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者,才使得吕老师和他的团队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成为教育战线上的先行者,并走在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1991年,吕治华从枣庄师专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滕州一中任教,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工作中,他积极负责,为人谦虚,始终以一片爱心投身教育事业,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
对学生而言,物理课可以说是高中阶段最难学的一门课程。由于概念、规律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不好理解,因此讲好一堂物理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在教学中,吕治华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大纲、考纲,总体设计讲、练、互动程序,千方百计把一节节难懂的物理学知识、抽象的概念和规律,讲析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在备课过程中,吕教师更是善于动脑,注意教给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并在课下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从各种角度,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会成为老师忽略的对象。”吕治华说,他也是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教师的,他十分清楚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期望的眼神。如果老师对这些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份鼓励,帮他们分析学习不理想的原因,给他们以自信,就会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因此,多年来,吕治华爱生如子,平易近人,和学生心连心,与每一届学生的相处都非常融洽,学生们对他的物理课的兴趣也特别浓厚。
吕治华的实验课最受学生欢迎。几张纸条,加上橡皮、小刀等最普通的文具,就可以演示摩擦力、变形运动等40多个物理原理。 “好玩”,是不少学生对吕老师物理课的评价。在他的课上,学生们学会了活学活用,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到渠成。
2008级学生赵传真,今年参加了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自主招生,均取得了高考加分的资格。在回顾自己的成绩时,他由衷地说:“是吕老师的课让我开阔了知识面,提高了创新能力。他是我终生最感激的恩师!”
课下,他是一个发明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吕治华常常在思考:物理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2009年9月,吕治华在济南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少年主题创新活动。其间,他了解到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最大弊端就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太僵化、太单一,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思想自由,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启发,从那时起,吕治华便萌发了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发明的想法。于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并借鉴章丘四中的经验,吕老师组建起第一个科技创新小组,吸收一些对此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科技创新上尝试,做了全校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工作刚一开始,吕老师就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高中课程那么紧,孩子学习任务那么重,哪有闲情做这些。对此,家长不理解;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如果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对此,其他课任教师不支持。
不过,学校领导明确表态: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大有好处,也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领导的首肯,让吕治华“底气十足”,更坚信了要在这方面搞点“门道”的决心。因此,在教好物理课的同时,一有时间,他就一头“扎进”学校专门配备的发明场所,要么埋头读书、了解信息、掌握知识,要么动脑、动手满腔热情“搞发明”。
不少人认为,发明专利应是专门的科研人员或科学家的专职工作,它高不可攀。对一般工作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而言,实难做到。
这一观点,让吕老师不敢苟同。他经常给学生说,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人都有创造力;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要比成年人丰富得多。
面对畏难不进的学生,他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专利发明申请方案,拉近了学生与专利发明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广大中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积极性。
学生杜小飞,是一个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以前,由于对发明认识不够,小飞的很多的创意、新思路没有体现出来。但当听过吕老师的创新发明辅导课后,她顿时眼前一亮。于是,小飞将自己的一个发明创意——电视无线耳机,及时进行整理并申报专利。很快,就通过了国家专利局的初审。此后,杜小飞一发不可收,每个一段时间就申报一项发明。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已申报了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目前,她已收到3项专利证书。
在滕州一中,象杜小飞这样具有发明潜力的学生还有很多,发明已悄然落户到校园。不少学生的创新发明潜能,都是在吕老师的教导之下,逐渐被挖掘出来。目前,全校师生已掀起开展创新发明的高潮。截至今年1月份,该校学生提出的新创意就达2000余份。
很多学生在拿到专利证书后,不禁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我也能成为发明家”。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发明不再遥远,让学生人人都能当发明家。”采访结束时,吕老师道出了心中的渴望,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心念心想着更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