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 校际合作
共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滕州科技职业高中
滕州科技职业高中创办于2001年8月,是经枣庄、滕州两级市教育局批建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在两级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全校教职工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专业设置合理、设施较为完备、办学实力较为雄厚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学校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目前已开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七个专业,在校生3081人(其中顶岗实习1548人,实际在校学习1533人),今年春夏两季共招生897人,安排顶岗实习学生1247人,确保了学生零距离就业达100%。多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真正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群体
根据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办学的两大特点,学校在师资聘任上主要面对三个群体:一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业务精、品德好、能吃苦的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干劲,教好课,管好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队伍;二是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示范作用;三是在企业上聘请技术精湛的技能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在他们的指导下,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一门技能,弥补了中职生“只会说不会做”的不足。学校抓两头,促中间,协调共进,稳步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工115人,教职工人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师生比基本符合省定标准。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与三类课程课时比例相符合。文化课、专业课教师的学历结构基本达到要求。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对中青年教师,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学校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和制度,每年拿出一定的培养经费,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年培训人数超过25%。
全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章守法,为人师表。按照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传道授业,具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一批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我校教育教学任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
二、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构建校企合作和校际区域合作的平台。
一是与滕州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滕州机械制造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运用其先进的焊接设备和技术为我校培养人才,我校则为该企业培训职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二是与苏州中达电子厂、北京春晖园度假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校务部、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校企共建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每年派专人到公司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生产实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公司就业,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三是利用我校专业优势面向社会举办短期培训,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技能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村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四是与兄弟学校开展办学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灵活多样性的办学形式,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学校的声誉,给学校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推动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我校还适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合理确定了各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加大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使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达到了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并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业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使教学内容更能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践,突出了专业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工作管理上,在抓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我校对实习教学进行了革新。在严格实习纪律和操作规程的同时,提出并落实了实习教学的“一、二、三、四”要求,既牢记“一个安全”;做好实习内容和实习器材“两个充分准备”;优化组合学生,优化实习内容,优化实习过程“三个优化”;实现组织效果、实习效果、节材效果、设备保护效果“四个最佳效果”。在实习指导方法上,提出并落实了“四到位”要求,做到“入门指导,演示到位;巡回指点拨到位;结束指导,讲评到位;巩固指导,考查到位”。“一、二、三、四要求”和“四到位要求”的实施,把“做中学,做中教”落到了实处,已成为我校实习教学的新特色,确保了实习教学的有序、高效。
在推介就业安置工作上,学校重点放在全方位跟踪和管理上。我们学校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对所有企业都是由校长亲自考察把关,然后签订合同,第二,由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第三,校长与带队老师共同护送学员到企业;第四,带队老师住企业1-3个月;第五,春节由学校统一组织返乡,春节后,再由学校统一组织返岗,真正把就业安置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做到家长、学生的心坎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
三、实行“定单式”合作办学培养模式
一是坚持“定单式”培养,继续巩固和扩大与校外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按时签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合同。目前,我校已与除本地外的北京、青岛、上海、苏州等三十余家大中型中外资企业进行合作,确保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顺利就业。二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制度与措施,努力构建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机制,多途径拓宽顶岗实习场地,并派专人跟踪管理、指导和服务,真正把“做中学,做中教”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把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专长,学有所用、对口就业。尽管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但我校08届毕业生仍然实现了100%就业,今年上半年共毕业611人,已全部安置到北京、青岛、上海、昆山等大型中型中外资企业工作。四是积极配合两级市关工委、两级市工会、两级市妇联、两级团市委创建“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全市工友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巾帼创业培训基地”、“青春创业活动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培训优势,通过“技术培训,岗位练兵、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爱岗敬业、苦练技艺、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培养模式的改变,更好地发挥了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的作用,实现了学校的“培养有所专、学习有所长、就业有所用”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1、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服务意识有所欠缺。
2、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认识和企业参与程度不够。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在具体运作中,都是职业学校在唱主角,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企业往往对当前能立即见效的合作较感兴趣,对一些见效慢的合作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合作不是太热衷或是因为企业实力不足而难以参与,学校和企业往往会因需求的错位而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3、对集团化办学缺乏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今后我们会通过教师下厂实践、建立师资培训基地、请企业技术人员和兄弟学校的教师来校上课等措施,按照“企业指导专业——专业服务企业”的模式接轨专业对口企业,促进教学改革,发挥人才互补功能,促进人才提升与共享,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校在建校时间短、起点低的情况下,由于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得到了滕州市委、市政府及省、枣庄市有关部门的领导高度赞扬,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使学校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仍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各项工作有待于更加规范提高。我们将努力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出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关爱和期望,为我市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