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学分制管理特点,满足高补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要求。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注重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的落实。
三是尊重学生差异,在提升学生共性基础上,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五是改进教学手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授课,适应了高中教学大面积、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
(陈 超 马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