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通过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Chen Yet-sen Family Foundation)的资助和协调,山东杜郎口中学副校长高俊英、业务校长张代英和语文教研组主任徐立峰远赴香港,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交流。
在香港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和陈兆民中学,张代英和徐立峰两位老师以杜郎口教学模式,分别上了两堂中国语文课和中国历史课。
课后,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的黄校长说:“分享杜郎口中学的优良教学法,让我们师生获益良多。我会建议和鼓励我们的老师在校内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希望以后再有机会作交流。”
陈兆民中学则评论:经过一天的学与交流,兆民人终于体验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方法的成效——“教学成效高,课堂气氛好”。
而以杜郎口课堂模式进行学习的香港学生则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上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学得很快乐。”
课前准备:香港的学生害羞、友好、热情
1月20日早上,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姚云教授、中国乡村教育促进会的林志美女士以及香港大学的志愿者抵达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上午9点,张代英和徐立峰两位老师提前进入任教班级和学生沟通,进行课前准备。
在中三班教室,经过担任中国历史示范课的张代英老师一番亲切而自信的自我介绍后,该班学生仿佛进入了杜郎口中学美好的课堂,他们都兴致勃勃地抬起头来,期待张老师给出下一步的惊喜。随后,张老师开始鼓励香港的学生们也和老师一样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开始时,同学们都有些害羞,但在张代英老师的热情鼓励下,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上讲台,开始展示自我。
这些学生“我喜欢跳舞、游泳、睡觉、上学、读书,等等”充满生活情趣的表达和腼腆的姿态让让本班的同学哈哈大笑,也让听课的老师们不禁喜欢上了他们。
为了真实呈现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过程,轻松的自我介绍过后,张老师组织同学们重新分了组,并选出组长,组建了新的团队。接下来按照杜郎口中学学生的上课过程,发放下午要展示课程内容的导学案,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指导预习,并给各小组分派了任务,给学生提供了精心准备的背景资料。
35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香港学生的害羞、友好和热情,让前往交流的老师们大大改变了以往从电视剧中获得的香港学生纪律松散、厌学任性的印象。特别是所有的学生为了让交流的老师听懂,都费力而努力地说普通话。其中一个高高胖胖的男生低着头说:“我最喜欢摄影,香港的夜景很美,希望你们有机会欣赏。”
徐立峰老师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也是形式新颖而轻松活泼。徐老师的开场白也是介绍杜郎口中学,并突出了杜郎口中学是一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初中,但那里的孩子学习自主而快乐。在徐老师期待的目光下,该班班长走上讲台介绍班级:“我们班有39名学生,有人爱笑,爱动,爱读书……”。接下来是按杜郎口中学的班级模式分小组,由全班学生自己想办法民主投票决定如何分组,并以最快的速度排好座位,选出负责组长、设计组名和小组呼号。最后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小组的呼号和小组特色。
课堂展示:“我觉得同学们都很开心”
当天下午1点40分,张代英老师的历史课在中三丙班正式开始,授课内容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在张老师简单的短片资料回放和激情导入之后,课堂就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分小组展示在导学案指导下自学的收获。课堂以问题探究、课堂活动、思维拓展、你争我辩几种形式进行。同学们或单独走上讲台,或两个一起,或小组全部登台,努力地用普通话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着。
在“如何看待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孙中山是否应该让位给袁世凯”以及“有人说武昌起义是否是侥幸的”等几个问题上,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将课堂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国历史课之后,徐立峰老师的律诗四首预习课在中一丙班开始。在徐老师的一声号令下,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课桌椅分小组围成了四个小方阵,紧接着,全班同学又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属于自己小组区域的黑板上,徐老师则在一旁微笑着观察,给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打分并公布在黑板的一角上。
在这两项活动结束后,徐老师按照事先发给学生的导学案《诗歌学习建议》中读(解决字音)—析(理解诗意)—悟(体会感情)—思(适当拓展)—获(个人创作)的步骤,将同学们带入了自主学习体悟诗歌的情境中。课上每个环节都允许同学们离开自己的座位,或站或行或讨论,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和姿态进行。在“读”和“析”两个环节中,徐老师选出了四名“读”和“析”任务完成得最慢的同学,称呼他们为“专家”,坐在讲台上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时各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
在友好的竞争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回顾了律诗的特点,读准了四首诗歌的读音,理解了诗歌的意思。接下来是“悟”的环节,徐老师在讲述了体悟诗歌的办法和要求,并进行声情并茂的演示之后,请同学们全部离开自己的座位,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体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这一过程中徐老师做的就是到各小组去指导和鼓励同学们朗读和感受了。师生分工明确,整个课堂呈现出自由而有序、欢快而又紧张的氛围。
在严格计时的10分钟之后,同学们按小组上台进行了展示。课前选出的一名计分员则在黑板上记录下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言的次数。最后,徐老师在“每个人都要发言”的课堂要求下,统计出全班39位同学有33位参与了课堂发言,而没有发言的6位同学也由徐老师安排了任务,给予了他们发言参与课堂的机会,其中三位同学对本堂课的部分学习内容进行了抢答,以检测这堂课学习的效果。
最后三位同学负责对整堂课进行评价。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同学们状态怎么样?回答是:我觉得同学们都很开心。第二个问题是:和平时的课堂相比,这堂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第二名同学的回答是:讲普通话,做了游戏。第三个问题是:你对这堂课还有什么建议?这时回答的同学为难地思考了很久,最后给全班同学提出了他的期望:多参与课堂,多发言。
课后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让香港老师感到惊讶
上完课后,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和总理中学参与听课的老师进行了座谈。徐立峰老师吐露了上课前对和学生在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的顾虑和担心,对上课时出现的时间上拖堂、展示时要求学生使用的语言太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分析,并对这堂课只是展示了前期准备,一些精彩的内容没有展现出来表示了惋惜。
甲寅年总理中学的高老师则表达了他听课后的感受:课后学生反馈上课时感觉很开心,参与度也很高,都有问问题或表达自己。杜郎口中学的两堂课给了自己很多启发:小组比赛会激发学生互相竞争并积极参与学习。高老师还结合杜郎口中学老师的课堂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没有确保所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待加强,特别是说普通话的信心。
高老师还就自己的忧虑进行了询问: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对学生们来说是崭新的面孔,有新鲜感,同时出于对嘉宾老师的尊敬,孩子们会积极参与课堂,但自己学校老师上课时会讨论别的东西,怎么办?
杜郎口中学的高俊英副校长针对高老师的忧虑进行了回应:主要在评价和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小组长提醒投入率不高的同学,鼓励小组之间进行友好竞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平时可以通过班会课由班干部主持主讲等方式提高组长等班干部的威信和组织能力。同时小组之间竞争时课堂评价的维度可以是多方面的,可包括参与度,投入度,做小动作的,表达等各方面。
高校长还说,转变都有个过程。杜郎口中学曾调查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发言,更多的原因是老师没有给学生机会。“给孩子一个机会”,哪怕只是“你读得很好”的简单表扬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
甲寅年总理中学的老师还就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要的学习时间提出自己的疑问。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也给予了积极和肯定的回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初会花费相比传统课堂更多的时间,而习惯之后,学生的学习进度会加快很多。现在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没有作业且每学期花2个月时间即可结束所有的课程。最后,高校长强调了两句话:“坚持”,以及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的需要。学生都有爱表现,爱受到别人的表扬的特点,兴趣即等于效率,“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会为了展示而积极准备,认真自学”。
甲寅年总理中学的老师还说:在杜郎口中学老师任教的课上,自己学生的表达能力让长期任教的老师都感到惊讶。
1月21日,交流在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继续进行。有了第一天和香港学生的接触和上课,张老师和徐老师更加胸有成竹。中三甲班的中国历史课从激情导入、分组、抛开课桌自由坐位、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习、讨论、发言,到围绕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辩论和深入思考,别开生面的课堂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学生新颖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深度让在座的老师佩服,情急时用手势表达的别出心裁则让人耳目一新……整堂课上,师生的掌声和笑声不断。
课后,一位女同学主动找到上历史课的张代英老师,说很喜欢上这样的课,希望能留下张老师的电话号码,以后常联系。
展示课后,两校教师按学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分学科进行的讨论中,陈兆民中学的老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课感想。其中李老师说,杜郎口的老师把一篇文章拆成了很多问题,甚至包括资料性的,简单而易解决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包括老师们对孩子的鼓励,总是亲切而及时。
而香港学校干净整洁的校园,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文化展示墙,学生良好的礼仪,教师的友好、对工作的敬业和高效率以及主动积极、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对管理和教学细节的关注,深厚的功底等也给杜郎口中学的几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郎口中学副校长高俊英对陈兆民中学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尤其赞赏,表示回校后一定要在杜郎口中学着重建设学生社团。
信息来源:《中国教师报》20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