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实惠。”说这话的是枣庄市第十三中学副校长付瑞茂。
他所说的改革,就是该校自2005年开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这场旨在改变教学效率低的状况,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造课堂改革,让课堂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跃升至枣庄市市中区前列。
“逼”出来的改革
4年前,十三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走进了低谷。一些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开始厌学,甚至辍学。有的学生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放学后喜欢上网。一个学生上网成瘾,教师问他为什么如此迷恋上网,没想到学生说:“课堂上老师不理我,同学不理我,我感到很失落。在网络游戏中,我找到了成功的感觉。”
“再不改,就不行了。”校长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改变“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没劲”的现状。
但是,怎样改?
以往的课堂,效率低,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低,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学生是否听进去了,听得怎么样,教师并不完全清楚。
如何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成了改造课堂的着力点。
让学生“动”起来
改造是首先从备课环节开始的。
师生一体化合作备课和教师整合合作备课,改变了过去教师备课时抄教参和只注重备教材而不注重备学生的做法,而是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师生一体化合作备课就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将在预习中遇到的自己感到不好掌握的难点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则根据全班学生提交的问题编写导学提纲,增强了指导学生自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整合合作备课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根据各自收集的学生反馈的预习信息,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相互交流、相互研究讨论,使教案更合理,更有利于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
在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预习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备学生的重要参考,又为学生课堂上的主动学习提供基础。预习分课前预习和课中预习两个环节。课前预习即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把看不懂、学不会的东西记录下来,作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教师。课中预习即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本内容,并针对碰到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把在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教师。
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学生排座形式由“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活动和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学习“共同体”。教师把甲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乙组,把乙组完成不了的问题交给丙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教师们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再也没有了“开小差”的机会,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讨论和相互评价与互动活动中。
学生问题思考和学生作业评价两项课后拓展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学生问题思考采取撰写反思日记、个性化师生对话、小组问题交流会等形式;学生作业评价则采取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一位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有学生提出“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到底是什么关系”的问题。这位教师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求解,并开放了实验室。结果,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找到了答案。
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
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让全体学生受益匪浅。
学生们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就连那些原来考试得三五分的学生也有了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并且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教师们“刮目相看”。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了,学生们学会提问题了。一位教师坦言:“我被学生的问题难住的时候不少。”有了问题,就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也就有了研究问题的氛围。有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不了,师生在课后接着研究和讨论。“老师,除了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物质还有没有其他的形态?”“老师,为什么磁场是物质?”“斜面的机械效率与角度有关系,那么,与斜面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学生们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教师们既感到意外,也感到欣喜。“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时才真的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说这话的是生物教师王文同。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尽量避免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他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们深切意识到了充分备课的重要性:“不这样,结果很可能是在课堂上被学生们问得‘下不来台’,冷了场。”
学生“单干”的少了,合作的多了。以前,学习不好的学生问学习好的学生问题,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讲。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合作意识都增强了,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合作的好处,懂得了“双赢”的道理——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说起中等偏下学生的变化,教师吴敬礼用“相当大”来形容。教师们没有料到,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变化这样大。而更让他们深感意料之外的收获是,他们对学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别看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他们中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制作的一些东西让老师也自叹弗如。”
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
原来,对讲授省级和全国的优质课与观摩课,教师们连想都不敢想。如今,他们不仅敢想,而且做到了。实施改革4年来,学校就有9人次获得省级优质课或者在全国讲授观摩课。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促进太大了。” (本报记者 宋洪昌 胡乐彪)
信息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20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