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山东教育界风生水起。
该省相继出台推进素质教育系列“新政”,并开始在全省严格执行:今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取消文理分科,到2011年,高中完全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高考成绩作为个人隐私不公开,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依据,严格执行学生放寒暑假、双休日不上课的规定,对4所违规在寒假补课的学校全省通报批评并给予校长行政警告处分……
“新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吁:山东素质教育新政应推向全国。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一直以来,谈起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家长、学生都是一脸无奈。山东省却铁了心,围绕高中这个应试教育的“重灾区”,要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坚冰——应试教育让孩子苦得没有价值
“我家离学校很近,可上初二的孩子每天早上6点20分就得起床,放学后写作业常常熬到晚上10点多。”学生家长吴亚萍自己就是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她说学生加班加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既影响学生身体发育,还容易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孩子几乎成了一个考试机器。”
然而,有幸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又开始面临另一个阶段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告诉记者:“大学新生的最大问题是浓重的应试痕迹——应试的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
“明知不对,还要做;明知做了无益,还要做;明知做了社会也不需要,还要做。应试教育就像一场集体无意识行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感慨道。
导演这场集体无意识行为的是“功利主义”。“只要能升学,德育可以放一放,身体健康也可以放一放。办学者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得高分怎么教,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执行了,全面的课程结构没有了。有的地方甚至从小学就开始搞3+X+1。”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指出。
另一方面,高考毕竟只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张志勇说:“被淘汰下来的孩子大部分功课不合格,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很多孩子仅仅因为高考不成功就被打上‘失败’的烙印。”
“即使通过高考,很多学生也因为长期接受单一的学习方式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上被包办得太多,使孩子们普遍缺乏责任感;同时,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孩子们能力弱化。几乎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甚至没有一个好睡眠,学生们真的很苦,但苦得没有道理,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张志勇的感叹正与刘经南的苦恼相应合。
熔点——从应试倾向最严重的高中阶段突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应试教育刚刚浮出水面,党中央、国务院即提出要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为此,教育部近年来推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改革,以及实施“阳光体育”等,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严重牵制。
“我们在全省各地、市、县做了近一年调研,先后同500多人座谈,得出的结论是:素质教育必须从应试倾向最严重的高中阶段开始突破。”张志勇说,“以前是先在小学或初中低年级试试,现在看来,高中不改,小学初中根本改不动。”山东省找到了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熔点。
“高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加升学教育,最重要的属性还是国民素质教育。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职业倾向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时候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但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孩子们只能把目标定位于考大学,由此,几乎所有的高中都办成了应考这一个模式,既不能做好因材施教,也不能发挥高中教育应该起到的人才分流的作用,即一部分人进入普通高等教育,一部分进入职业高等教育。”张志勇说。
“文理分科,降低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文学,导致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远离物理、化学,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朱永新在他发表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文理分科,其实是为了应对高考,本质上是应试教育。”张志勇的说法一针见血。
“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进行分科招生无可厚非,但是把高考分科作为中学分科的理由,是不成立的。中学应该接受全面的教育,大学也需要素质全面的生源。”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说。
破冰——首先回归规范办学
今年寒假前夕,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规定,小学、初中、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正月十五之前不准上课,高三学生正月初十前不能上课。山东的素质教育新政在学生们的欢呼声中燃起了“第一把火”。
“虽然大家都称‘新政’,但事实上我们不是改革、改良,也不是革命,只是回归,回归到教育规律上来,回归到早已有之的制度上来。”张志勇说,“对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我们的理念是先进的,只是一直以来,我们没有在实践层面上解决好。可以说,只要把有关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贯彻执行好了,素质教育就有保障了。”
山东省决心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正本清源,把双休日、节假日还给孩子,开足开全课程,规范办学。“许多学校和家长担心,新政策自己的学校执行了,别的学校不执行,不公平。因此,我们要求全省17个地市统一行动,并加强监督监管,强化随访督导。”张志勇表示。据介绍,山东省教育厅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市各校进行检查,采取不打招呼、不用当地同志陪同、不接受地方接待食宿安排等方式开展督导工作,一旦查出有违规办学的行为,则对学校进行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今年寒假后,4所违规在寒假期间给学生补课的学校就受到了重罚。
对于一些家长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给孩子报名补课的行为,张志勇认为,家长和学生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放假不只是让孩子休息,也是给他们一个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时间。是让孩子整天被动地学习好,还是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用,家长慢慢会明白的。当然我们也会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他说,“我们要做的,是要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山东,对素质教育新政叫好者众多,担心者亦有,疑惑并持观望态度者不在少数。尤其是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依据,城乡学生间是否存在不公?对此,张志勇认为,对于维护城乡公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会加大投入保障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辩证地看待。“我曾在莱芜的乡间,看到一个
“当然,改革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为了人民满意,我们会坚持下去。”张志勇肯定地说。
本报记者王庆环 赵秋丽 夏侯昭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