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深化和推进我市的新课程改革,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新思想、新理念,明确课改新方向,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由市教研室组织并实施的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暑期新课程培训活动,于2007年7月25日~8月18日,分别在枣庄三中、枣庄十五中、枣庄四十一中、枣庄九中、枣庄十六中、薛城舜耕中学、滕州育才中学、立新小学、市中区实验小学、回民小学、薛城区实验小学11所学校进行。本次培训在市局领导的关怀部署、市教研室领导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在培训学校和参训教师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整个培训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为组织好今年的培训活动,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培训通知。从培训内容的确定、专家的邀请、参训教师名额的分配到培训地点的选择,市教研室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与安排。市、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才干,全力以赴做好培训工作,整个培训在紧张、有序、高效、务实中进行。各培训学校为这次培训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大力支持,王延芬、张士峰、魏登怀、张裕防、李敬、何荣峰、孙飞、李庆水、梅桂莲、张忠、徐秀柱等承办学校干部亲临会场进行指导并服务。赵西耕、 钟士彪、宋厚兰、褚宏民、李慧、程明进、王岩、黄继奎、吕高升、张兆宽、燕传永、杨文元、朱士国、马培函等区市教研员同志积极协助市教研员做好培训的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了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参训单位落实认真,教师学习积极性高。各区、市和市直学校认真落实这次培训的通知精神,对培训活动做了专门的布置与安排。虽然天气炎热,但教师学习积极性很高,绝大多数学科人员爆满,全市共有6719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今年的业务培训,是历年培训人数最多的一次。参加培训比较积极,表现比较突出的单位有:小学:市中、薛城、市直、峄城(除音乐)、滕州(除英语、音乐);初中:峄城、市直、市中(除语文)、薛城(除生物、政治、地理)、滕州(除化学、历史、体育);高中:滕州、薛城、市中(除化学、通用技术)、山亭(除生物、美术)台儿庄(除物理、通用技术)。
三、培训内容主体突出,时效性强。本次培训是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许多学科的培训内容都突显了课改的特色。如高中英语的“新课程下的高三复习备考”,高中物理的“心理化、问题化、操作化、结构化”四种课堂组织形式研讨,小学数学的“当前课程改革热点问题透视”,小学语文的“新版教材解读”,初中语文的“关于新课程改革反思报告”,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等。总之,培训的内容围绕课改而进行,主题突出,时效性强。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提升了新理念,掌握了新方法,明确了新方向,对全市下一步的课程改革工作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四、专家群体层次高范围广,传递理念新。本次培训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湖南、济南、青岛等省内外共计28位专家来我市讲学,有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南京
五、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培训效果好。本次培训改变了以往以讲授式为主的单纯的教材培训模式,而是融课标、教材、教法、课堂、反思于一体的立体的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有专家的讲座、新课标教材解读,有关于高考、中考的研讨,有教材教法的交流,有名家名师的录像课欣赏,有我市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有名师的经验介绍,有台上台下专
本次培训同样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以后改正。
一、部分老师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学习的自觉性差,不能遵守学习纪律。如有的老师不能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存在迟到、早退现象;有的老师不做笔记、不思考、不提问题、不参与互动,做现场培训的旁观者;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培训现场说话、打手机,严重破坏会场纪律,造成极坏影响。
二、个别单位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不能按规定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培训中发现有些区、市和学校不能按规定人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特别是有些高中学校派出的参训教师人数太少,与教师队伍人数明显不符。个别承办学校没能服务到位,不少业务干部不到现场听课。望各单位认真总结今年培训的经验教训,对照简报和考勤表排查不到会的干部教师,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令其反思并说明理由。
(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