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按照课程方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努力解决好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指导学校科学设岗设编,合理配置教师,进一步纠正了升学考试科目教师超编、非升学考试科目教师缺编的现象。
二是建立教师在城乡及不同乡镇和学校之间的流动机制。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学校、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定期选派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举办讲座、公开课、示范课和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等,逐步缩小区(市)之间和城乡之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差距,使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