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基础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区教育扩容,完成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一中、二中和至善中学4处学校扩建、33处中小学布局调整、12处农村学校和3处城区学校改造扩建。实施农村中小学“三亮三改”工程23处,“两热一暖一改”工程8处,改厕治污,发展沼气,不断改善农村就学环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套工程184处,下大气力抓好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库建设,加快教室多媒体化。
二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抓提高质量不放松,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心任务,聚精会神抓教学,深化教改提质量,强化管理正行风,确保了教育让人民群众满意。下大气力抓落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明责任、重实绩、抓落实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了各项教育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三是实施教师提高工程,在提升队伍素质上实现新突破。启动新一轮教师培训计划,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大规模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以基本功和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校本培训,发展以远程教育为依托的网络培训,实行涵盖所有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全员业务考试和比武制度,建立教、研、训、赛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以“我读书、我成功、我奉献”为主题,实施“教师读书计划”,打造“书香型学校”,培养“学习型教师”,以文化的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深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强化名师培养、使用、管理和考核,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三个层次的名师梯队建设,造就一支德教双馨的名师团队和优秀教师团队。
四是实施资源整合工程,大力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狠抓资源优化,力促办学均衡化。坚持新增投入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大力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力争在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升学机会等资源配置上大致均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坚持以城带乡,深入开展城区教师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学交流等活动,扎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五是实施德育建设工程,大力塑造教育新形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实践性的德育工作模式,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契机,用伟大的成就、生动的事例、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健全家校共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爱好、兴趣,使学生优势智能得到开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合力,携手共办一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