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高认识,把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大事来抓。市中区教育局充分认识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保障广大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出发,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二是完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教师,使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应急预案,实行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及时与卫生部门保持联系,提高各级托幼机构和小学的处置能力,做到一旦发生病情,能迅速反应,妥善处置,遏制蔓延。完善相关奖惩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个人要给予奖励,对因工作失误而造成传染病流行,以及不及时按规定报送传染病疫情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中小学、幼儿园每天应进行晨检,重点检查学生的体温、手足及口腔等部位。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送区级或区级以上的医院隔离治疗,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患者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四是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督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学校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向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对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上报,对故意瞒报、迟报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积极配合救治患病学生,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五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等几个方面内容,通过宣传栏、校报、家长一封信、印刷相关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预防教育活动,积极做好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充分发挥学校校医、班主任、保健教师的作用,向全体师生宣传手足口病和其他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家长尽量减少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六是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近期集中开展一次环境清理,重点做好食堂、教室、宿舍和厕所等公共场所以及饮用水设施的清洁与卫生消毒处理工作,消除有可能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发生的各种隐患。主动与卫生部门联系,共同组织开展全区学校以肠道传染病与食物中毒防控为重点的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进行整改。
七是组织开展大检查。先组织全区托幼机构和小学开展自查,然后区教育局组织检查。检查主要内容是“四查”:查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查晨检制度的落实情况,查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否到位,检查托幼机构食堂、宿舍卫生状况,教室、玩具是否进行消毒和清洗等,确保学生和婴幼儿安全。
(陈超 张毅 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