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五项措施加强教师城乡交流,着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整体素质不高,课程无法开足开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等制约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针对部分偏远山区学校教学条件艰苦,许多老师不愿任教的实际,出台了《关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到边远学校任教的有关规定》,凡志愿到边远学校任教的教师,在晋升职称评聘量化考核时给予加分,在各级评先树优中优先考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到边远学校任教的积极性。
二是提升农村艺体教育能力。实行城区优秀艺术体育教师“走教制”, 让城区与农村的学校的孩子同样享受到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将教育教学新模式、课程新理念、基本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农村中小学兼职艺术体育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采取专题培训、帮扶培训等形式,对农村艺体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教学交流平台开展城乡教师教研交流活动,各学科教研员依托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研信息的发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业务指导、教法研讨、资源征集、评选,使网络教研成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习交流提高平台。
四是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由教研室牵头,抽调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讲示范课、观摩课、说课听课指导等形式,对农村教师进行传帮带;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后,通过听专题报告、跟班听课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积极与先进区市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将选派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学习和邀请交流学校名师到校指导相结合,切实提高本校教研教学能力。
五是开展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城区学校选聘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在任教前必须在先到边远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充实新鲜血液,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平衡问题,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切实促进年轻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