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教育系统以以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为目标,突出年初确定的五大工作重点,狠抓十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优质教育成果惠及全市千家万户。
增强教育公共财政保障 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009年枣庄市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了住宿费,提高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了105元、155元;全年征收新开通的城市基础设施(教育)配套费819万元;征收城市和地方两项教育费附加2.26亿元,较上年增加3000万元;全年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万人次,资助金额4926万元,为4223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积极争取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支持,多次深入区(市)督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增加214元,城乡教师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2009年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入61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9.9万平方米;投入2197万元,完成了17个“211工程”和48个“三亮三改”项目学校建设,惠及师生2.2万人;全年完成了114所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任务;教育信息化和仪器设施装备水平有了大的提高,完成了471所农村小学364万台件的仪器更新配套任务,新增计算机2400台,新增多媒体教室320个。全年创建复验省级规范化学校1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6所。城区优质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700万扩建了立新小学,投资5800万元启动了枣庄十五中西校、新城实验幼儿园建设工程,各区(市)也改扩建了一批城区学校。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提高到76%,高中段教育普及率提高到86%。
加大素质教育实施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
2009年枣庄市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中小学办学行为逐步规范。课程方案进一步落实,薄弱学科开齐开足有了改善,校长们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高中部分学科开始了选课走班教学。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三项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深入广泛,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素质教育多元评价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召开了科学管理会议和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推动了“一区(市)一品、一校一品”的素质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培植了一批典型学校。
2009年市重点职业学校新增投资6200万元,扩建校舍厂房4万平方米,增添实训设备730万元。薛城区启动了投资1.2亿元的职业中专迁建工程,滕州新组建了职教中心,峄城职业中专建成了38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校企合作取得新成果,薛城、滕州新组建了2处职业教育集团。全年中职招生1.92万人,占高中段招生比率提高到41%,一批学生在国家和省技能大赛中获奖。投资100万元扶持了10所骨干职成教中心建设,30所骨干职成教中心新上了一批示范项目。
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创建和畅教育局面
2009年市区两级普遍建立了新教师公开招考补充机制,农村校校新进一名大学生计划顺利推进。教师节期间263人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3人荣获齐鲁名师称号,分别有6人被推荐为齐鲁名校长和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分别有1人获省年度教育十大创新人物奖和提名奖。市直教育系统提拔了6名副县级干部,机关一批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新的岗位,激发了机关干部活力。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逐步展开,组织700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300名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师实施了脱产培训,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职称多元化评审制度改革,促进了教师在岗学习。
教育督导围绕全局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活动,依法对区(市)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考核评估,强化了督政督学力度,促进了工作的推进。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