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统筹、促发展,各类教育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滕州市各级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了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义务教育进入全面免费和均衡发展新阶段,高中段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普及率达到87.9%。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2008年以来,创建省级示范园5处,新建高标准幼儿园10处,利用撤并后的中小学改建幼儿园7处,滕州市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职业教育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滕州市职教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功组建了枣庄市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和滕州市职教集团。农村职成教育保持全省先进位次,4处项目基地被评为枣庄市骨干示范基地,该市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进展,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扩建升级扎实推进,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省石化行业“金蓝领”培训基地。
二是抓基础、利长远,教育教学条件实现新改善。教育投入连年大幅增加,2009年财政性教育支出达到9.1亿元,比2008年增长28%,今年用于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达到1.05亿元。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统一了城乡教师工资标准,镇街教师人均月工资达到3083元,比2007年增长65%。近期,将进一步提高津补贴标准,人均将月增工资120余元。全面加大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力度,2008年以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118处,完成目标任务的85.5%,改造中小学84处,新建校舍27.
三是抓教改、提质量,素质教育实施实现新突破。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培养等德育创新活动,20处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教育基地,我市被评为枣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招生考试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大幅攀升,特别是高考质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四是抓管理、强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党风廉政和感恩教育,广泛开展了师德承诺、师德宣誓和“四德”教育活动,组织了“尊重学生100条”、“学生满意的教师”、“家长满意的学校”评选,教师人人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制作了师德监督牌、建立了师德档案。坚持从严治教、从严要求,先后出台了《滕州市初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评估方案》、《滕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关于镇街小学教研室的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职成教中心教职工管理的通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教职工问责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强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去年以来,组织网络远程培训8000余人次,学科教师培训3000余人次,邀请15名专家学者培训干部教师7500余人次,组织260余名中小学校长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师大等进行了高级研修,全市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达到420余万元。
五是抓创新、激活力,教育管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自2008年以来,先后有197名校级干部落聘,254名中层干部落聘,350名教师落聘,中学下小学185人,前勤转后勤174人,有效激发了教育内部活力。在枣庄市率先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了城乡干部教师流动机制,近3年来,补充新教师758人,组织校长挂职交流48人,教师对口支教交流323人,形成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和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对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发放政府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对普通高校贫困学生实行助学贷款政策,积极联合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资助活动,每年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达到2.3万余人,资助金额达到3600余万元。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动态考核制度和周查月报制度,大力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全市学校幼儿园防侵害能力逐步增强,今年以来,组织安全专项检查6次,综合检查4次,安全隐患复查4次,下达整改通知书257份,整改意见423条,整改率达到98%,有力维护了全市平安和谐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