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针对本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校外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大力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想方设法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全区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基本建立起自己的“乡村少年宫”,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保护学生的天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张扬个性,第二课堂”成为山亭区乡村少年宫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亭区乡村少年宫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托各学校整合开发现有资源,借助本学校师资、功能室、实践园地等软硬件设施,根据学生需要,成立书法、绘画、手工、舞蹈、象棋、篮球、武术、笛子、电子琴、二胡、钢琴、手风琴、口琴、播音主持等不同的兴趣小组,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面开展活动。兴趣小组设在每个班,一室双牌,一室多用,“我能行,我最棒,我成功”的标语悬挂每口教室。每个兴趣小组由两位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负责。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愿报名参加任一项目,乡村少年宫根据报名情况打乱原班级界限编班定员。乡村少年宫的活动切实做到辅导教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详实、辅导教师考核详实。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是一个特殊而且较为庞大的儿童群体,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缺失、性格偏执、习惯不良、学习无趣等现象,其综合素质提升受到一定限制。鉴于此,各乡村少年宫成立了留守儿童站,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的辅助功能,双休日将这些孩子集中在乡村少年宫,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的生活真空。通过举办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与他们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讲一个故事、同画一幅画、同做一件手工制品、同做一次游戏、同参加一次体育锻炼、同吃一顿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强化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心理健康、生活技能、张扬个性、培养特长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陈超 陈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