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峄城区教育局紧紧围绕“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的工作思路,以创办人了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全员育人导师制三项工程,强力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品牌。
一、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有效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均衡城乡学校建设水平,在09年初,峄城区教育局就提出了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工程并将合格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农村中小学,要求各镇(街)按照合格学校建设标准,依据充分调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3年左右时间,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都要达到合格学校标准,成为校园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安全整洁、质量优良的合格学校。09年全区29所创建合格学校共计投入资金405.191万元,用于校园绿化、美化、文化工程及仪器设备、图书、体卫器材、艺术器材、信息技术设备建设。维修亮化教学楼29栋,改造提质运动场20个,绿化、文化设施建设13项,新建植物园2个,添置新课桌椅1400多套,配备笔记本电脑46台,新建或改造校园网15个,硬化路面
二、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2009年初,峄城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全区实施了“以建模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引领、以机制为保障”的整体推动策略。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研磨(校本研磨、区域研磨、网络研磨)活动,达到相互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区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2009年3月,区教研室各科教研员拟定出各学科区域推进的主要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结集成《峄城区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各科教师学习、借鉴、实验。全区范围内,自上而下、层层组织了“磨课”系列示范课观摩活动,即依次举行“区级教研员示范课——镇(街)级教研员示范课——校长、教导主任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为鼓励先进并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2009年9月,区教育局组织了名师评选和“送课下乡”活动,评选出10位优秀“磨课”教师入选首批“峄城名师”,举行市级、区级、镇级名师“送课下乡”500余节。先后两次召开由全区教研员、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区“磨课”活动现场会,加大了区域内磨课经验的交流,有效地开阔了思路。区教育局还通过建立“磨课”过程监管机制、“磨课”活动奖惩机制和“磨课”组“捆绑式”考评机制来确保磨课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并把合格课是否过关作为2010年后教师实绩考核评定A级和评选各级名师、各级优秀教师、各级师德标兵的必要条件。
磨课“磨”高了教学水平。2009年,峄城区两位教师代表山东省分别参加全国初中数学和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在2009全市中小学优质课评比中,全区57位参赛教师,26人获一等奖,29人获二等奖,综合成绩居全市领先位次;全区37位选手全部被评为第四批市级“课改标兵”。2010年全区小学430位、初中163位教师通过区级第二批“合格课”验收;在全市第四批“课改标兵”评选活动中,该区推选的37名教师全部被评为枣庄市第四批“课改标兵”,选中率(100%)居全市第一位;在全市中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该区推荐的18位选手有12人荣获一等奖,2名教师代表枣庄市赴省参加优质课评比,1名教师荣获省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省二等奖,综合成绩居全市领先位置。
目前,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合格率、优秀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系统的信赖度、满意度大幅度攀升。
三、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区域育人新模式。为提升教育质量,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更好地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与家庭关系,2009年初,峄城区教育局在全区学校内部全面推行 “学生成长导师制”。全体教师参与此项活动并通过“四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对学生进行亲情化、个性化的培养。
为有效推动学生成长导师制健康稳步发展,区教育局制定了学生成长足迹档案制度、师生谈心交流制度、家校密切联系制度、现场交流研讨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等五项基本制度作为导师制活动开展的载体。同时,区教育局还实施 “六进”推动策略引领导师制有序开展,即:全面启动、培训跟进;及时调度、宣传跟进;现场调度、区域跟进;区域调度、 校校跟进;专项督查、评价跟进;总结提升、整体推进。为扫清理念上的障碍,顺利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2009年3月,峄城区教育局挂职校长先后为各镇(街)中小学及区直学校做了12场辅导报告,30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此项培训,同时又组织了50余名导师前往诸城、青岛等先进地区学习。区教育局还通过峄城教育信息网和峄城教育信息两个平台对导师制的启动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多次召开区级、镇级现场调度会,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导师制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项督察,在总结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导师制工作。为有效的激励先进,区教育局开展了“六百”系列工程活动,即:坚持开展百名优秀导师评选、百名受导学生评选、百篇优秀导师案例评选、百个育人子课题研究、百场优秀导师育人讲座、百个导师制工作优秀家庭评选。到目前为止,该区先后评出优秀导师案例一百篇,优秀受导学生(各类校园之星)两千余名,举行优秀导师育人大讲堂十场,评出镇街级优秀导师四百名,区级优秀导师八十名。在刚刚结束的全区优秀导师 “育人大讲堂”优质讲座评比中,又有十五位优秀导师脱颖而出。经过不断整合家、校、社区育人资源,全体教师参与的 “学生成长导师制”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全员育人导师制正成为峄城区区域教育的一个育人特色品牌。
(陈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