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用于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达1.05亿元。
一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2010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500元、700元,全年补助公用经费8600余万元,免除课本费1778万元。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化解工作,偿还负债4200余万元,消除了制约义务教育学校健康发展的瓶颈。建立健全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各学段贫困生2031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665万元。教师工资待遇进一步提高,统一了城乡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全市教师人均月工资达到3210元。
二是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制定颁布了《滕州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50处,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处,新建改建迁建城区中小学12处,新增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全市初中学校基本建设起高标准的学生宿舍和餐厅。继续推进“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绿化美化试点,改造学校旱厕26处,安装取暖设备40余处,绿化美化校园56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活动,三中、一中、学院、五中、育才中学、尚贤中学、二中新校等学校多种形式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达110余万元,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了第二批多媒体微机室建设任务,启动了“绿色班班通”试点,建成视频会议室106处,机器人实验室7处,全市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学校达到145处,光纤方式接入教育网的学校达到208处,班班通多媒体学校达到30处。
四是大力实施教学仪器更新和音体美卫器材配备工程。完成了6处矿厂区学校、159处农村小学、3处初中及特教中心的仪器更新任务,配备各类音体美卫器材10万余件,创建枣庄市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31处,规划保留的中小学教学仪器全部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配备标准。
(陈超 马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