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传来喜讯,市中区教育局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近年来,市中区教育局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行风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把行风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过程,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高,连续多年位居全区服务部门民主评议行风第一名,2009年在全区“百名人大代表”评议区直部门获得中荣获第一名。
以“五访”为平台,着力畅通与社会群众沟通渠道。一是抓谈访。区教育局定期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和上级分管领导,对区教育局工作和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二是抓接访。充分发挥信访办的作用,建立完善了领导接访制度,一边为群众排难解忧,一边向群众征求意见,在群众的反映中整理发现问题。三是抓下访。积极开展机关干部联系基层活动,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谈心等方式,了解教职员工在生活、工作、思想上的状况,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学校为师生排忧解难,每年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200多件,征求有价值的工作意见60多条。四是抓函访。组织开展了“教育行风进家庭”活动,向基层和群众发放民意调查函近万份,请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区有关部门、社区村居对行风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五是抓网访。在区教育局网站设立专行风专题信箱,利用区教育网及时发布各类行风评议信息,组织各学校召开了家长座谈会,通报行风评议结果,征求家长意见,加强对教育行风整改的监督,提高行风整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先后组织实施危房和薄弱学校改造、农村教学仪器更新、教育信息化、“三新三亮三改”、“211”、音体美卫器材配备等民生工程,改造薄弱学校18所,拆除D级危房2.7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12.
以“丝雨”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教育整体形象。一是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以“奉献爱心,传播文明”为主题的“丝雨”行动。成立了全区“丝雨”青少年志愿者联合会,目前已发展志愿服务队300余支,会员9000余人,开展活动500余次。127名志愿者参加了“丝雨”青少年志愿者联合会组织的“我与小树共成长”树木认养活动,区教育局和15所学校的志愿者共认养了66棵树。3000人次的志愿者走进东湖公园、走进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让学生把文明行为传递给家长、社区。设立爱心基金,积极开募捐救助活动,先后救助10余人次、20余万元。二是深入推进“软环境硬治理”活动。结合开展“党员承诺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区各学校推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为来访者提供优质服务。全区教育系统依托传达室建立文明服务值班室,每天有一名中层以上干部作为文明服务值班员,负责对来访者的初始接待、引导、一般性问题的解答等接洽性工作。各学校同时设立服务热线电话,接受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的反映投诉。三是切实加强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机关人员量化考评方案,深入开展“马上就办促双提”、高绩效机关创建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活动,公开服务承诺和办事流程,着力抓好政务管理创新工作,使机关工作更加便捷、公开、规范、高效。
(张毅 宋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