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东在讲话中首先对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学校建设提出重要意见。他解析了信息化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原有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不能适应现在信息量大、更新快的信息化社会要求,学生通过媒体、网络了解的信息不一定比老师少,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放视野的学生不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是不可能的。同时,教师在教学创新、驾驭课堂和学校管理上,虽然有些比较优秀的代表,但许多还处在传统的方式上,这也需要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他要求,各学校要将信息化校园建设看成是“在现有校园基础上再建一个第二校园”,引领教学现代化。
杨庆东对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路径方面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市级监控、区级统筹。市级要按照比例建设示范校,必须完成建设任务;区(市)要按照比例统筹,完善经费渠道,确定每年任务目标。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按照每年的工作任务,明细工作步骤。三是部门协调、保障到位。主要是和财政部门协调,确保经费到位。四是“建、用、训”同步进行。要做好建设、使用和培训的相关工作。“建”要做好硬件、平台和信息资源的建设;“用”要确保教师用、学生用和管理用;“训”就是要加强农村、年长是的业务培训,要针对基础设施、平台等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建设和使用同步进行。五是督查调度要到位。要把信息化校园建设抓好抓实。
杨庆东强调,要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保障到位。他对市级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首先要督促区(市)信息化学校建设工程规划,出台相应文件,同时要求区(市)也要督促学校做好规划;其次要确保投入力度,在文件规定的费用投入基础上,要争取财政拿出专项经费用于信息化校园建设。
“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枣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组织实施的十二项教育重点工程之一,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所统筹推进的“三大工程”之一,实施此项工程意义重大。
座谈会上,市电教馆相关负责人从基础环境建设、教学应用水平、管理应用水平、保障工作措施四个层次的44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枣庄市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2011—2015)》。各区(市)教育局、市直各中小学校负责同志汇报交流了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准备工作,讨论了全市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有关方法、步骤、标准、问题、建议,对“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学校建设工作做了展望。
会议还对教育城域网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张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