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迈新步 教学质量攀新高 办学条件大提升
枣 庄 教 育 事 业 再 上 “一 层 楼”
前不久,省政府通报了今年对各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情况,我市总成绩跃升到第7名。其中,在规范办学行为、课程实施上位居全省第1名;今年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稳中有升,又获得大面积丰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市派出的6名学生也是“摘金夺银”,所获一等奖数量排在全省第3位……
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轮齐驱”,让枣庄教育驶上“快车道”,随时随地都能让人感受到教育发展的自豪和骄傲。
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由于开发小区时没有配套学校,让原本较少的城区学校在招生时一度吃紧,从而困扰着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市教育局着力建立城区教育资源与城市扩张同步增长机制。今年出台的《枣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强制性按规划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缓解城区入学压力,确保教育资源的同步增长。除此之外,还开辟了筹集教育经费的“新渠道”,规定市及各区市土地出让纯收益和从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今后均要按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教育。
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市教育局今年制定并启动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校特色品牌创建工程”等十二个配套工程,还承担了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八个试点项目。在推进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上,我市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600元和800元。投资4780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建设面积达8.
在基础教育发展上,市教育局坚持以品牌特色促内涵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按照“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三个层级目标梯次推进,开展了“一区(市)一品、一校一品”的素质教育品牌建设工程。目前,各区(市)和有关学校,均形成了自己的区域育人特色,如台儿庄的“三六五”课堂教学改革、滕州市的特色育人路线图等。枣庄三中、枣庄八中、滕州一中等一批学校的特色经验得到凝炼和推广。
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我市更是积极作为,顺势而发。目前,无论是办学机制完善、基础能力建设,还是集团化发展、技能人才培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仅2010年就达到2亿元。对此,省教育督导组作出如下评价:加大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乡镇职成教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为辐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不让任何一类教育有“短板”,确保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两个轮子”的平稳协调推进,已成为市教育局建设“教育强市”的科学实践。
(胡乐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