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乐彪)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入城市,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多数都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隔代教育使得这部分孩子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品格培养等方面,都有诸多令人担扰之处。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枣庄市义务教育阶段40万名中小学生中,父母在外打工半年以上的留守儿童近2万名。对此,枣庄市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家庭 留守儿童享受亲情
“每当看到别的同学与父母尽享家庭快乐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羡慕;每当见到其他同学的父母经常来校看望他们时,我又是多么渴望也得到这样的亲情!”日前,滕州市华晨育才学校11岁的留守儿童李敏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到节假日,也是李敏思念父母最切的时候。因爸妈长期在北京打工,她只能寄居在伯伯家中。尽管伯伯十分疼爱她,但出于安全考虑,伯伯平时不准许李敏随意出去玩,让她感到十分单调和无聊。
如何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亲情家庭”的温暖呢?华晨育才学校组建起了“留守儿童托管班”,积极倡导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建立“亲情家庭”。目前,已有80余名老师与8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起亲情家庭。
“家长们”可以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带领“孩子”到图书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放映室开展各项活动;可以定期将孩子们带出学校,走近大自然,自由地读书、做手工、玩游戏,增长知识和见识。
记者在资料室看到,在该校现有的80个“亲情家庭”中,每个家庭都有一套完整的亲情家庭档案,内容包括全家福照片、家庭成员介绍、家庭荣誉榜、家庭大事记、留守少年儿童成长点滴以及家庭活动记录,等等。
“爸爸妈妈,现在我又有了一个‘家’。‘家长们’对我可好了,他们陪我看书、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我真是开心极了!请你们放心在外打工吧!”学生王明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
平时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王明,如今,在这个特殊的“新家”里,爷爷奶奶也很放心,他也变得越发开朗活泼起来。
像这样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的学校还有很多。如滕州张汪中心中学克服资金困难,改建了亲情接待室,并安装了亲情电话,开通了亲情视频聊天,使孩子们有地方与自己的代理家长交流。滕东中学开展了“两帮一”活动,即为每个留守学生选派一名生活辅导教师,选派一名优秀学生牵手帮助,关心其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动态,将关爱活动落到实处……
安全 不再成为“真空”
在人们的印象中,以往农村孩子的假期似乎要比城里孩子快乐得多。他们可以上房摸鸟,下水抓鱼,可以尽情地到田野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然而,记者发现,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假期间由于没有机会像城里孩子一样,学画画、学舞蹈、学游泳和打球等,再加上大人担心他们的安全,多数孩子只能呆在家里。除了帮长辈搞些农活和家务外,假期生活没有更多选择。
针对这一情况,枣庄市依托乡镇中小学校有场地、教室和设施,建立农村学校少年宫,让学生在节假期有了去处,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据市中区齐村中学校长宋传刚介绍,他们学校的少年宫里有夹砂陶艺课教室、象棋教室、舞蹈教室、书法教室等。作为夹砂陶艺的故乡,他们还开办了项家夹砂陶手工教室,邀请民间艺人项云生为学生义务授课,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每到节假日,村里的孩子不会像以前一样在家调皮捣蛋了,他们会来到学校,根据各自的爱好来学习,有的来切磋棋艺,有的来学歌舞等特长。” 宋传刚说,乡村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有效填补了农村孩子校外教育的‘真空’, 消除了在教育和监管上的“盲点”。
张晨是滕州市西岗镇中心校四年级学生,今年10岁。 她告诉记者,自从学校办起了少年宫后,她参加了拉丁舞的学习,天天还有老师陪护,一点也感觉不到孤单了。
“作为家长来说,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张静妈妈说,孩子到少年宫里玩,就好像给她们吃了“定心丸”。
“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发展特长的平台。”枣庄市文明办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建好或正在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有9个,使孩子们的课余和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成为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
合力 关爱阳光普照儿童
“亲情家庭”也好,“乡村少年宫”也罢,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的空缺,并有效弥补了家庭缺位的遗憾,但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关爱留守儿童只能是杯水车薪。
这一点,枣庄市关工委、教育、妇联和团委等组织也很快意识到并有所反应。他们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互动网络形成工作合力的同时,成立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下发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开展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工工作,他们对全市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登记,全面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让每一名留守儿童的情况时刻掌握在他们手中。
与此同时,该市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共同编织起关爱大网。如枣庄市电业局组织职工捐资建立了8处“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并与210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给他们送上衣物和学习用品。枣庄市教育局帮助山亭区冯卯建起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一次性添置了10余万元的活动器材。枣庄学院“爱心社”的大学生们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利用周末、节假日,与留守儿童联谊联欢,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帮助,对他们的成长进行长期跟踪指导……
一些富有爱心的个人来了。滕州市善国信用社主任王海、滕州市地税局木石分局局长孙雷、滕州市巡警大队队长王永,不仅各自认领了一名留守学生,而且还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交上朋友,共同收获着同龄人的友谊。
社会各界共同纺织的“爱心网”,为留守儿童营造了“温馨家园”,还他们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使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都享受到阳光的普照,进而健康无忧地成长……
(来源:《山东教育报》7月9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