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年8月21日
本报记者 胡乐彪 通讯员 胡杰 孟凡盖
在日前结束的滕州市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该市教育工作以88.78分位居参与调查的八个行业之首。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该市教育工作连续第6次获得群众满意度调查第一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实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赶考’。”滕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春雨说。在这个特殊的考场上,该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着力解决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学校升级改造 城乡差距缩小
滕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5所,在校学生20余万人。面广量大、学生众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委实不易。
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治薄扶弱”,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配备,都向农村偏远小学、薄弱学校倾斜,着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上,3年间该市累计投入3.5亿元资金,改造中小学88所,新建教学楼76幢、学生宿舍楼19幢、餐厅16处,改建水冲式厕所77处,新增校舍面积达27万平方米,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地方是校园”办学目标,为广大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学校建设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滕州市陆续实施了“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美丽校园”工程、“课桌凳更新”工程和“信息化提升”工程,促进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这几年,农村学校的建设项目占全市教育建设项目的80%还多。”滕州市教育局计财科负责人介绍说,“特别是为70余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改建的食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更是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如今,滕州市农村中小学校园内绿树成荫、花木掩映,班级内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与城里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
提升教师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
抓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抓好教师,否则一切都是零。近年来,滕州市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先后探索出了“考、研、评”三大提升机制,建立了10个教研协作区,以名师“大篷车”等多种形式,组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促进教学教研交流,有力地推动全市教师的业务提升。
与此同时,该市建立教师补充交流长效机制,从2008年起,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补充新教师1516名,其中80%以上补充到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积极鼓励优秀教师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在晋级、工资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并从今年1月份开始向农村学校教师发放特岗津贴。近3年来,先后组织城区460余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些,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该市还鼓励学校开设特色课程、推进素质教育,让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界河镇的“土豆”校本课程、滨湖镇的“荷文化”校本课程、姜屯镇的“善文化”校本课程和西岗镇的“烙画”校本课程等,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还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
2012年,滕州市西岗镇柴里小学学生李颂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以小学组第一名成绩获得中国科协主席奖。这是该市坚持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证明。
打开校门办教育 拉近家校距离
3月21日,滕州市洪绪中学来了一批特殊“客人”。只见他们有的在学校四处走动,指指点点,有的三五成群议论着什么……原来,他们都是学校家委会成员,受邀来校提意见或建议。这是该市打开校门办教育的一个缩影。
为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交流和沟通,滕州市各级各类学校都建立起学校家长委员会,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先后推出了以“召开一次家长会、进行一次家访活动、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救助一名困难学生”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中小学就召开家长会2200多次、组织家访15万人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9.3万份。活动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家庭、把家长的意见带给教师,在有形无形中拉近了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像这样的家访,真的很有必要,不然在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我真不知道如何处理。”滕州市龙泉小学一学生家长说道。
下气力动真格 解决热点问题
近年来,对于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滕州市教育局做到了“零拖延”、“零容忍”,下大气力严查重处、真抓实改,用实际行动赢取民心民意。
对教师违规举办辅导班的问题,该市采取了网格化监管的方式,即由教育局派出4个工作组,划片巡查、即时稽查;由镇街教委办牵头成立21个督查组,定期排查整治辖区内违规办班问题。
“请问是教育局吗?我想向你们反映教师有偿办培训班问题……”7月18日,滕州市教育局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后,立即安排巡查组前往查处。
经过调查取证,巡查人员确认举办辅导班的是3名在职教师,根据有关规定当场取缔辅导班,勒令办班教师退还收取的学费。随后,滕州市教育局向全市通报处理结果:对参与办班的3名教师予以记过处分,师德考核定为不合格,并扣发绩效工资。这一处理结果,在全市教育系统具有警示教育意义。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收费问题,该市开展了财务专项审计活动,审核各类票据732本,审出不合规票据43张,保护了学生及家长利益。在校园安全隐患方面,该市开展了校园安全综合大检查,下达整改意见378条,责令整改3家学校食堂,对8家问题较多的“小餐桌”进行了处罚,先后查处“黑校车”11辆,从而确保了学生的出行安全,让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