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在新城会展中心举行宣传解读学生资助政策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郝荣平解读了学生资助政策,市教育局副局长冯仰军回答了记者提问。我市及省驻枣近二十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郝荣平介绍说,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资助政策,各级各部门和各学校密切协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目前我市的学生资助工作,已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的全覆盖。主要通过奖、助、补、减、免、贷、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多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郝荣平解读了资助工作的六项主要政策 。一是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资助对象为普惠性幼儿园3至5岁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政府助学金主要用于儿童在园期间的保教费及伙食补助。平均资助面为普惠性幼儿园3至5岁在园幼儿的10%。对孤儿、残疾幼儿、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幼儿、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儿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优先予以资助。免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保教费。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简称“两免一补”)。目前,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资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特殊教育阶段学生还可以享受免除文具费、免除生活费政策。三是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普通高中实施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民办学校)。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共分三档:1档1500元,2档2000元,3档2500,资助比例为不低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0%。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普通高中提取本单位事业收入的5%,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免除学费(含民办学校)。对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不低于在校学生的10%确定。五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包括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国家奖学金每生8000元,省政府奖学金每生6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每生5000元。资助人数由上级根据在校生情况确定。国家助学金,按普通高校在校生14%的比例、平均每人3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具体分为2000元、3000元、4000元三档。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还可以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可申请最高8000元,研究生申请最高12000元,主要用于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支付。此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校毕业生、在校生服兵役、退役士兵考入高等学校、大学毕业后到财政困难县艰苦行业就业等等,这些学生还可以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或学费资助。六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根据目前教育扶贫政策,我省对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保教费,全部发放助学金或生活费补贴。除以上资助项目外,市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每年再发放1000元资助金,用于学习和生活。
郝荣平介绍说,我市市、区(市)教育部门全都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各学校和幼儿园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办公室,配备了得力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市、区(市)、学校三级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的分工管理机制。通过“阳光操作”,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从学生申请、学校评审,到资助名单公示、资助金发放等各环节,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2007年以来,我市累计发放奖助学金4.26亿元,资助学生51.3万人次;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爱心一日捐”活动,累计捐资2200余万元,并全部拨付募资单位,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累计为3.31万名大学生发放7.18万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4.39亿元。仅2016年一年,我市共发放政府奖助学金5100余万元,资助各类学生5万人次;共为9829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222.6万元。
郝荣平强调,学生资助工作关乎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2017年学生资助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能有学上,上好学。恳请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朋友对我市教育工作继续关心、支持。
市教育副局长冯仰军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目前我市高考考生已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请问如何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新生顺利入学?
冯仰军回答说,2017年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仍在紧张进行,预计我市有2万多名学生被各类高校录取。多年来,国家和省、市党委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一直非常关心。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投入很大、形式很多、效果很好,实现了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完成学业的目标。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先申请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核实情况,实施资助,确保每一位新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多措并举、多方资助。一是“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可以持入学通知书和有关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地学生资助机构申办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可以申办一次,今年办理时间为8月1日至9月12日。二是“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高校区别情况减收或免收学费,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学生免除学费。三是“奖”。高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奖励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四是“助”。每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列支一定专款,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各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也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劳动锻炼获取一定报酬,贴补学习和生活费用。国家还规定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提取5%左右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补助力度。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据了解,省委统战部、省扶贫办、省教育厅联合泛海集团组织的“泛海助学山东行动”,今年资助我市300名建档立卡或由于家庭变故、家庭成员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每人可获得5000元资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我们市有着非常好的捐资助学传统,如关工委、工会、团委、妇联、慈善总会、教育系统和许多爱心人士等,每年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
有记者问:近年来,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市如何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
冯仰军回答说,这个问题确实是家长揪心、社会关注的事情,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诈骗分子往往会在新学期开学前后,打着关心学生的旗号,以奖学、助学的名义,引诱学生上当受骗。借这个机会,提醒广大学生,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被电话、短信、微信中的诈骗信息所蒙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贷款不还”“手续超简”之类的谎言。目前,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都会提供相应的帮助,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都有资助办法。有困难有疑问时,请联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和学校老师,通过正常渠道申请资助。目前,我市各类学校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通过学校宣传栏、校会、班会等方式进行宣传,二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各级资助中心通过网站及发放学生一封信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受助的渠道和办法,防止上当受骗。政府性资助、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和个人捐资等,均通过政府部门和学校等向社会发布,都不会要求学生通过ATM机或通讯网络进行双向互动操作,都不会向学生和家长预收任何费用,如有类似要求的,请先向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发现有行骗现象,立即向公安部门反映。
有记者问:在下一步工作中,如何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
冯仰军回答说,2017年,我市将继续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项重点工作,切实提升学生资助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一是狠抓精准资助,切实花好每一分钱。在资助对象上,督促各区(市)、各学校进一步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完善认定机制。在资助标准上,大力推进根据学生贫困程度分档发放资金的办法。在资金发放时间上,进一步改进发放机制,确保困难学生在最需要时以最便捷的方式把钱发到他们手上。在技术手段上,使学生资助信息系统数据,与扶贫办等相关系统数据进行核实对接。在执行力上,进一步加强区(市)和学校资助管理人员培训,切实将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落实到位。二是狠抓资助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资助不只是给钱,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将抓住“一个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两项能力”,即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三项教育”,即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着力构建包括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建立起一条“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通道,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从受助到成长、再到助人、奉献的完美升华,努力让每一个受助学生人生出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