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中英语新课堂达标暨第二届“新课程·新教材”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于12月7日至9日在滕州一中东校区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和修订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外语(课程)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连仲以及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王晓倩应邀参加活动,并对参展课例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精彩点评。来自全市各高中学校的15名参评教师,为现场的600多名观摩教师和专家展示了15节亮点纷呈的“新课程·新教材”优秀课例。
本次课例评选活动采取“边观摩,边研讨”的形式进行。张连仲教授和王晓倩老师对参评的优秀课例进行了高端指导和点评。张连仲教授立足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进行了全面阐释,对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用好新教材,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权威的指导。张连仲教授对我市正在进行的新课标达标活动以及高中英语基于单元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我市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有抓手、有要求,在实践中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整体教育层面的思考,实现了在实践中的反思、梳理和提升,是真实、扎实、落实、朴实的外语教学。
王晓倩老师从高中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教学的角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老师们做了专业的指导;结合鲜活的课例,从更新的角度和高度,提出了新的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设想。
活动最后,市教科院高中教研室主任、高中英语教研员杨立新对本次课例展评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从本次活动来看,新课标和新教材在我市使用两年以来,全市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均发生可喜变化,课堂架构基本成型,老师们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一是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假”学习、浅层次学习现象依然较为普遍;二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话语权,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思维控制得过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培育;三是课堂中的“三症”,即PPT依赖症、急躁症、营养不良症等问题依然难以根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全市广大教师要继续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的国家课堂标准,积极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要坚持主题引领,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积极建构基于意义的课堂教学,实现英语教学的焦点从语言到内容再到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要积极建构学科教学大概念,做好从课时到单元再到学期的整体规划,提高教学的整体性;要提高教材执行力,重细节、补短板,从模式到方法,不断提升新教材使用水平。
本次活动,使全市高中英语教师享受到了一场英语教学研究的饕餮盛宴,对提升我市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和育人水平、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