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枣庄市大中小学“共同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研讨会在枣庄市第三中学新城校区举行。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卫出席并讲话,枣庄学院教务处处长张立华,枣庄三中党委委员、副校长郝敬民,枣庄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胡勤国参加会议。会议由枣庄市教科院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李丽主持。
本次活动旨在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共同上好一堂思政大课”要求,通过跨学段联合备课、课例展示与专家点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来自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教师分别进行教学展示。
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的张文静老师基于小学阶段学生具象思维的特点,以四年级《争做诚信好孩子》为主题,创设“情景剧场”、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在趣味体验中感知诚信,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诚信意识,养成基本的诚信行为习惯。
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张敬文老师针对初中生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特点,在八年级《诚实守信》的授课中,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与社会热点事件,通过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和外延,弘扬诚信文化,践行诚信美德。
枣庄市第三中学徐琰老师面向高二年级学生,以《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为题,通过分析企业成功经营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高度认可诚信品质,培养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枣庄学院的朱红莉老师则以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论思维为切入点,带来《诚信的价值澄明》课程,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诚信的学理基础,增强学生的情感内化和实践自觉。
枣庄市教科院初中政治教研员宋侃侃、高中政治教研员孟庆亮、枣庄学院教授王壮分别对四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点评。四位老师的课程设计遵循“认知-理解-认同-践行”的教育规律,构建了不同学段思政课在目标、内容与方法上分层递进法的教学体系,小学阶段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初中阶段侧重价值判断引导,高中阶段强调文化认同培育,大学阶段聚焦实践创新应用,四节课例实现教学目标有机衔接,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四个维度,聚力“平台、资源、教师、考核”四个环节,打造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立体多元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式,全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今年初,市教育局下发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制订2025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构建起统筹协调、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目前,“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及“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学)经典路线评选、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有序开展。此次“共同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活动,是我市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枣庄市教育局将持续推进诚信教育,不断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思政教育新范式。
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各区(市)教研员、枣庄市学科中心团队成员、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等300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