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乐
本周,正值全国科普日,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此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来说,正是一个难得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大好时机。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再提醒,我国的青少年科学素养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我国超过九成以上的公众,一年内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比例最高的科普设施是科普画廊或宣传栏。在这种背景下,重大科技活动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作用就更显突出。
毋庸置疑,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宇航员出舱、返回地面等过程中,处处闪耀着科学的光辉。组织青少年学生关注神七巡天是最好的科普教育课。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不亲眼目睹神七的发射运行,便不太容易加深对神七的感性认识。
一名有着多年科技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组织青少年学生观看神七巡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也为学生获得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找到了一条捷径。笔者期待各地中小学都能抓住神七巡天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科普教育。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地方已经有所行动。据媒体报道,神七发射前,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就向全市中小学发出倡议:“减少或不布置回家作业,留出空闲时间,让孩子安心观看神七发射。”该校校长徐晓唯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巡天是中国的科技大事件,正是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接受科普教育的好机会。
笔者的脑海中清楚地记得,5年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时,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不少青少年的偶像,航天英雄事迹报告团每到一处,都出现万人争睹的轰动场面。这成为一次全国范围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科普教育活动。
此次神舟七号巡天,中国人要在太空中漫步,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可以想象,宇航员走出航天飞船,迈向太空那一瞬间,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随着对神七的关注升温,新的航天热一定会再次掀起。各地中小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让学生写观后感、开展制作小火箭比赛等。
当然,仅仅通过观看一次或几次飞船发射,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精神,但却可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从而逐渐营造出良好的科学氛围,帮助他们从小培养科学精神。
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其实组织孩子们观看神七发射也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虽然神七发射不是教科书中的内容,但是学生们观看神七巡天的实际效果,却远远超越教科书的内涵。通过观看神七巡天,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科学试验的兴趣,这比任何家庭作业都更有意义。
孩子们未来不可能都成为科学家,但让科学的种子早日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有百益无一害的事。我们平时常讲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科学教育,现在,神舟七号巡天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科学教育机会来了,我们不应该放过。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