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对口帮扶农村教育机制。2004年以来,先后创造性地开展了“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学区联校”管理模式改革和市直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城市支持农村、强校支援弱校”的对口帮扶农村教育机制。2007年全市有139处中小学进行了学区联校;37处城市学校开展了支教活动,58人到农村支教;13处学校(镇街)帮扶薄弱学校93万元,促进了农村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农村新教师考录制度。实行公开考录和择优分配的办法,适量补充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师资水平。 2007年上半年从近年毕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中考录农村中小学新教师160人,下半年又从本科毕业生中考录154人补充到教师队伍。2003年以来,全市共补充本科学历教师1155人,校医72人,大中专学历教师280人,累计1507人。
(陈超 马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