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要更多地依靠教育基础
问:此次《规划纲要》的调研工作分为11大战略专题组。大家很关心调研组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请第一战略专题组胡瑞文组长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开展调研的?
胡瑞文:第一战略专题调研组共有4个基本子课题,一个是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来的基本经验、进展和当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个新的阶段,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包括国家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我们的优势在哪儿,问题在哪儿,我请中央教科所的五六位专家进行研究,他们对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非常熟悉,有大量的积累。
第二个子课题是研究一些主要国家制定教育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教育规划的情况、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特别注意,一些后发型国家怎么通过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追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要更多地依靠教育基础。
第三个和第四个子课题,一个是研究到2020年,我们的教育应该发展到什么水平,人力资源开发应该到什么水平,总体的战略目标怎样设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应该适度超前发展,这个目标应该怎么设计,它的可行性怎么样,教育发展又曲曲折折,适合中国的教育体系怎么构建,所以我们另外进行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研究。
总体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因为很多要做历史的回顾,要做国外比较研究,所以搜集了大量文献。通过文献,通过搜集资料,我们要研究适龄人口的大小、变动,要使教育的规划与之相适应,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所以这方面要做大量的数据信息采集、数据测算,包括需要哪些条件支撑,等等。另外,我们还请教各方面的专家和一部分高层领导,开了一些座谈会,从2008年8月下旬以来,到现在已经开展了4个月。
中期项目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长期项目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重点
问:按照调研工作总体部署,调研工作分为组织战略专题组、进行重大项目调研及社会调研等方式。战略专题组这方面刚才已经介绍了,能不能再介绍一下重大项目调研工作的有关情况?
刘大为:重大项目调研是整个规划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项目调研主要围绕教育发展重大目标和战略需求,抓住对教育整体水平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聚焦群众关注的方面,着眼于集中力量办一些让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添动力的事情。
再具体讲,重大项目调研在各重大战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调研、筛选、设计、论证、测算,项目大体可以按中期和长期来分。中期项目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立即着手实施的,在较短时间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效。时间上跟本届政府,包括跟“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长期项目主要以服务国家建设战略需求,整体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重点,集中办一些对教育优先发展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事情。调研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项目调研说起来有一系列的特点,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有它的实施周期。第二,项目可以检验实施效果。一个项目完成以后,效果是可以检验的,应该看得见、摸得着。第三,项目都是要有经费保障和支持的。第四,项目实施的效果是持续长效的。
做好项目调研工作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希望能把项目调研论证做成整个规划编制调研里的重点,也希望广大网友和各个方面的人士关心支持,提出宝贵建议。
有要求、有制度、有信念,老百姓的意见充分吸收是有保障的
问:目前,《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活动正在开展,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但是如何保证这些想法、建议得到充分的吸收和采纳呢?
韩进:第一,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几条要求,第一条是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也是参与起草规划纲要的同志必须要做到的一条。我们要时刻想着所涉及的这些事情使人民群众满意。怎么知道人民群众满意呢?就得是大多数同志在这个问题上都坚持认为应该这么做。因此,我可以说,社会上反映的这些问题的主体,尤其是一定的主体,一定是会被接受的,但不能说是百分之百。
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对教育的期望值有些是非常理想化的,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允许过多超越现阶段做一些事情,但不等于说我们不希望做到,有这个希望但不一定做得到。所以从设计上,规划纲要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满意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这事。
第二,从现在征求意见的方式上,确实是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对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们设置了信箱和沟通方式,并且不断向社会介绍我们怎么开展调研工作,怎么进行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将来某一个阶段我们还会就某些问题,比如某些问题在讨论时有不同意见,我们希望听到大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考虑,因为教育上的每一种东西,要这么决策就涉及这方面人的利益,有的时候不得不作出优先选择。
当然现在设计的制度就是要听大家的意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征求意见的制度设计,也就保证了群众的意见可以到达每一个参加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和参加规划纲要调研工作同志的手里,当然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分析、判断、测算。
第三,我们参与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和规划调研工作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虽然这些同志都是专家,或者是专门研究教育领域的问题,或者是有丰富的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的经验,但有一点我们是共同的,我们都充分相信,一定要从社会、百姓的层面上汲取营养和经验,不仅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也包括主持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我相信这种信念一直到中央领导同志都是坚持的。有要求、有制度、有信念,我相信老百姓的意见充分吸收是有保障的。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