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学生发展内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其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继续减轻课业负担,规范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大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月”“弘扬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活动,打造德育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深化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个性特长,锻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深化教师成长内涵。积极引导每位教师量身定制自我发展计划,合理规划成长之路;为广大教师订阅各种教学刊物,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鼓励教师研讨、实践素质教育;提倡积极反思的教学品位,坚持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做好传帮带活动和“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青年教师发展档案,及时记录他们的成长足迹,实现自主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发扬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增强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是深化学校办学内涵。围绕“质量”与“特色”两大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民主、科学、规范化管理, 研究分析学校当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在新形势下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解放学校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不断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努力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可持续”的品牌学校。
(陈超 薛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