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大事。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到全社会高度认同和好评,社会各界理性有序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再向深度推进,引导专家广泛参与调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这是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谋划教育改革发展思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制定规划纲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重大问题在社会公开讨论,是制定出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的重要前提。
广开言路,开放民主,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使《规划纲要》的制定变成了一次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和要求的过程,一次反映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期待、新诉求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次广泛征求意见,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把握民意,直面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
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使《规划纲要》的制定变成了一次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小组召集专家诚恳咨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意见,组织11个专题战略研究小组500多名专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这种尊重民意、民主决策的举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支持。
纳群言,集众智。社会各界的意见成为《规划纲要》起草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前期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纲要》工作小组还就群众最关心的20个问题集中征求意见,既反映了党和政府问计于民的决心和诚心,又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对《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的直接影响和推动;《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小组专门学习、研究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深入进行一系列专门调研。群众的声音不仅被听到了,而且得到了高度重视。
决策让人民参与,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是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真正体现,也是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最新探索。我们相信,在充分尊重民意、吸纳民意基础上制定出的《规划纲要》,科学谋划教育未来,一定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