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进 惟先必争
--薛城奚仲中学奚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奚仲造车,举世闻名;薛国鼻祖,后人景仰。
2008年,薛城区被认定为“车神奚仲故里”。为把奚仲品牌做大,薛城区深入挖掘和大力发展奚仲文化。作为辖区里的一所中学,担当此任更是责无旁贷。况且,奚仲的创新精神,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意义更大。于是,次年5月,枣庄二十九中北校区正式更名为薛城奚仲中学,为的就是进一步传承奚仲文化,弘扬创新精神,打造创新校园。
学校文化的积淀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更名后的奚仲中学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打破了这一常规。现在,无论是物质文化环境,还是精神文化内涵,他们都汲取到奚仲文化的精髓。漫步校园,一股股深厚的奚仲文化气息沁人心脾,让人感受到创新意识无处不在。
记者不禁发问:在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校园文化的双重理念中,奚仲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是什么?校长侯安柱给出的答案是:只有创新,才能有效地传承。要将发明创新教育,当做奚仲中学的特色品牌进行打造!
充分发掘传统资源 对接校园文化源头
4000多年前,“车正”奚仲发明了马车。作为一种发明创造的文化,奚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今人挖之不竭的宝贵文化教育资源。于是,该校在创新教育课程上首先行动起来,申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发明创造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发明创新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至此,以创新为核心的奚仲文化传统得到发掘,并作为凝聚师生精神与理念的载体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之成为提升师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记者看到,涵慧楼东墙上是一幅奚仲造车的浮雕。整个浮雕以“奚仲、车轮、学童”为主体元素,向远处无限延伸的线条象征着千年历史,与上面的车轮共同构筑了一种意象--创新的历史年轮缓缓走过千年之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而认真雕琢的学童则契合着“创新无止境、实践出真知”之语,激烈师生在治学、为学之路上,刻苦磨砺自己。
在奚仲中学,创新精神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每个班都有两个名字,除XX年级X班外,他们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别具特色的名字,如“乐学班”、“才渊阁”、“腾飞站台”、“快乐学吧”,如此等等。这些,使班级精神文化得以彰显,以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学生。
此外,学校还采取传统“上墙”的办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奚仲文化展示出来。综合教学楼的走廊文化,设计不同但主题特色鲜明:一楼以奚仲文化为主题,布置有奚仲造车的历史渊源,以及由奚仲文化延伸出来的发明创造小故事;二楼以修德立品为主要内容,通过不同的德育小故事规范学生言行,让学生明白成才先成人,在一言一行中立品。三层主题是探索求真,展示世界上的未解之迷,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硬件有生命,软件有灵魂,将奚仲造车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物化、固化,让创新入眼、入心。
引进视觉识别系统 加强校园形象整饰
奚仲校园不是很大,但可以称得上一个精品园。钟假山,水池之灵,毓花草、树木之秀。“竞合路”、“鲤鱼跳”、“俱进园”……每个花园、每条道路,每座建筑都有内涵丰富的名字。围墙、走廊、横梁,处处具有教育意义的词句。所有这些,得益于学校引进的视觉形象工程,加强校园形象整饰的结果。
“我们是最早引用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学校。”侯安柱介绍说,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的系统,将学校理念、文化特质、价值取向、整办学特色等抽象语意转化成具体符号的概念,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从而营造独特的学校视觉新形象。
该校将创新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房屋建筑,景点分布,均根据其所处位置并结合学校文化而命名,看似无主线,实则创新文化内蕴其中。如校内南北主干路被赋予“日新路”,意在激励师生怀着耐心和恒心,每天要有进步,每天都有创新。宿舍楼被命名为静智楼,意在体现环境的安静适于思考,从而智慧涌动,创新无限……如今,奚仲校园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小桥流水,宿舍整洁。优雅的环境,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人愉悦的心境,给师生以美的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望,提升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激发了师生爱校、恋校的情结。
学校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节、校园艺术节、电脑作品比赛、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直接最重大的影响就是强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这是学生们强烈感情释放所形成的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结果,更是我们践行核心理念------创新的结果。”侯安柱坦言,这次活动,生动地诠释了奚仲中学“同心共进,惟先必争”的校园精神,是“文化奚仲”创新的佐证。
(胡乐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