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天,从副一到副三榜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姓名,当时我的心就全凉了!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我的名字居然出现在正榜上。”日前,滕州一中高一.34班的王俊臣回忆起自己看榜的情形,至今还有说不出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要是没有指标生政策的降分录取,从偏远的党山中学毕业的他肯定无缘重点高中,并且还为家里省下万余元的培养费。
这份好心情让毕业于滨湖镇古村中学的马加恩同样拥有。他今年的高中段招生考试成绩是551分,虽然距滕州一中指标生基本分数线还差26分,但因沾上农村初中可降低30分录取的“光”,还是轻松地被录取为正榜生,圆了自己的“名高中梦”。
与这两个幸运学生一样,今年该市共有1304名农村初中毕业生享受到指标生这一优惠政策,从而走进了自己心仪的滕州一中和二中。
指标到校,学生多了读“名校”机会
前几年,滕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各初中学校之间因办学存在差距,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进而出现择校现象,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度。
为进一步引导生源的流向,规范初中学校招生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公平,该市从2008年开始,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着手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办普通高中正榜招生指标生政策,将滕州一中、滕州二中两所重点高中正榜招生计划的60%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
记者了解到,所谓“指标到校”,就是将类似滕州一中这样的优质高中的正榜生名额切出一块,然后按照全市各初中学校在籍毕业生人数及上年素质教育工作评价成绩两个因素进行按比例分配,指标直接下到各个初中学校。高中段招生录取完统招生后,接着降低一定分数,进行“指标生”录取。这样,对于那些比较薄弱的中学,只要学生够了规定的分数线,你分到多少名额就可以正榜录取多少学生。因此,相对薄弱学校的学生便增加了更多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该市规定,指标生应是经该市教育局学籍注册、信息技术成绩、考查科目成绩以及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均为C(含)以上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在籍初中毕业生。
“在政策的制定上,我们着眼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到既要考虑保证普通高中的生源质量,更要注意维护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指标生名额分配上,我们根据当年初中学校的在籍毕业生人数和素质教育工作评价成绩来进行,并适度向农村薄弱初中倾斜,力求合理、公平、公正。”该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吴家祥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又把滕州一中和滕州二中指标生占正榜计划的人数比例由去年的50%增加到今年的60%,以指标的形式分配到全市46个初级中学,使农村学校学生录取到滕州一中、二中的机会增加。对符合指标生条件的在籍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学生,可分别在高中学校基本控制线下降30分、15分的范围内进行录取。
“一校一线”,让农村学校看到了希望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该市今年的“指标生到校”政策还大胆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为全市46所初中学校分别确定一个分数线,即“一校一线”,这样,毕业于不同初中学校的学生,即使考了同样的分数,也会出现有的学生属正榜录取,有的属副榜录取。
“一校一线”政策,到底能给农村中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在被采访几所农村中学里,记者听到校长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希望。”
张汪中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滕州市南部的一所偏远农村中学,实行“指标到校”政策前,因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加之生源的不断流失,该校每年能考入滕州一中或二中的人数少之又少。因为这一点,当地的学生家长怨声载道,就连教师们也有低人一头的感觉。
庆幸的是,学校这两年赶上了好政策,每年都有十多个学生进入滕州一中或二中。今年,不仅完成了市里定的15个指标,而且还超额完成了7个,共有22人考入重点高中。校长张庆坦激动地说:“‘指标生到校’的政策,在大大缩减学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使我们由单纯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指标到校”后,既有利于薄弱初中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改善生源结构,稳定教师队伍,也有利于缓解热点初中学校的择校压力。同时,这一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有利于调动所有初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让农村学校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该市一部分农村学生看到了升入优质高中的希望,不仅不外流,有些还从别的学校转学回来。而且教师们的也心稳了,干劲也更足了。
指标生政策,择校生需要细“掂量”
家住滕州市东沙河镇小宫村的村民
可是,当他听说从2010年开始,凡是在初中阶段择校入学的学生,初中毕业时将不能享受公办普通高中招生中分配到初中的指标生待遇时,内心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这也不得不让
其实,同
“往年一到招生期间,就有不少家长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孩子在这里上小学将来能升入哪些热点初中。但今年的电话明显减少。”基教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应该是家长们不再给孩子择校的一个见证。
记者了解到,对于那些非要在初中阶段择校的学生,市教育局在他们一入学时,就与他们签订一份《告知书》,作为三年后不能享受指标生待遇的凭证。这一举措,促使家长在择校时三思而后行,有效缓解了初中的择校热。
“指标生政策是为让初中教育均衡发展,因此,跨校借读生不能被推荐为指标生。”该市教育局局长孙金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这项新政策,他们希望能够缓解当前初中和小学的择校热,减少学生的流失,进而平衡各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利益。 同时,该市今后还将继续实施“指标到校”政策,并且进一步扩大比例,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胡乐彪 张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