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三中文明洁净的校园里,鸦雀无声的教室中,正在埋头自修的学生身后,此时又多了双关爱的“眼睛”——助修家长。
不论是周一到周五的晚自修,还是周末的自修课,“助修家长”都会早早地坐在班内的助修席上,安静而慈爱地看着学生学习,同时,自己或翻阅各类教育杂志与书籍,或填写当天的《助修日志》。
这一“画面”,只是枣庄三中“家长助修”工作的一个截图。近两年来,“家长助修”作为全员育人的一种崭新方式,正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
2011年10月份,枣庄三中“家长助修”活动聚焦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赞誉。
论坛结束后,菏泽一中、单县二中、博兴二中等兄弟学校,先后来此参观学习。
枣庄三中的“家长助修”究竟有着怎么的吸引力?
引来“活水”开新篇
2008年,山东省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让所有学校的节假日自习时间还给学生。由于不再统一组织上课,使得教师和学生得到解放。
尽管如此,很多家长们因工作繁忙,再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等因素的影响,还是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送进教室自修。
作为一所在当地乃至全省小有名气的高中学校,枣庄三中亦不例外。
不过,问题很快暴露出来:自修课上,有些学生在教室里不是无所事事、坐不住,就是经常迟到、早退;自修时,他们不是交头接耳、频繁外出,就是在玩手机、睡觉……
“高中生的自制力虽然较初中时有所长进,但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加之部分家长过分溺爱,仍不排除有一些习惯欠佳、厌学严重、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枣庄三中西校教导处主任吴修洪介绍说,恰恰就是这部分学生,在影响着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对前途十分迷惘。
对这些学生,学校和教师们平时不离不弃、百般教导、温情教育。可是,他们此前形成的不良习惯,瞬间改掉谈何容易?改变他们,仅仅依靠教师,显然力不从心。再说,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因过于看重成绩,使得现在育人途径较为狭窄,再加上较为匮乏的学校资源,也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让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枣庄三中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其时,恰逢枣庄三中大力推动“全员育人”机制,恰逢家长委员会制度日趋完善之际。
何不利用家长这一巨大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教育的多元平台呢?善于创新的三中人灵光一闪,决定邀请家长前来“助修”,借家长之力“给力”学生。
于是,“家长助修”作为枣庄三中的第一个尝试之举,于2010年秋顺势而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家长助修”的思路一经确立,三中人便开始精心策划并实施。
首先,他们确立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并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有关章程。接着,他们印发了《关爱孩子陪伴成长——家长助修邀请信》,诚挚地邀请并倡导家长积极、自愿参与学校育人工作。最后,根据家长报名情况,各班级统计了助修家长名单,制作了助修活动时间安排表。每天,各班级会出现一名热心家长,陪同学生自修,全身心地体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为加强对助修家长的管理,枣庄三中还出台了《枣庄三中晚自修家长助修管理规定》,统一制作了精美的家长助修证、家长助修日志,并且为家长们精心挑选了部分教育杂志与书籍,充实他们的助修生活。同时,该校也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培修家长进行了专题培训,让教师和家长知晓助修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此提高助修效果。
就这样,家长们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成了学校教育的协助者、老师教育的同路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助修”带来一片天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青少年道德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而高中学生正处于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修身、修德、修行、修为,把学生塑造成积极进取,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谈起“家长助修”的初衷,枣庄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枣庄三中校长于卫东解释说:“在这样一个愿景下,我们试图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与学校联手,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同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更好地开拓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应该说,在当今这个一切都显得十分忙碌的时代,家长们如能在百忙之余抽出时间、静下心来陪陪孩子,的确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况且,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对他们良好心态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助修”活动实施之初,很多家长热情高涨、纷纷申请,名额瞬间爆满,支持率一路飙升。
“助修”期间,家长们既可以坐在教室陪读,也可把孩子叫出室外交流,使助修真正成为教育、转变孩子的契机。助修期间,家长们还要填写《助修日记》,记录学生表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引导与帮助学生,并对班级、学校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看来,“助修家长”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而且还是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助修,也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家长。因为原来并不全面了解孩子,更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好好地教育他们。现在趁机补上这一课,也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学习,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和放心!”
“通过‘助修’活动,可以与老师面对面地沟通,实地体验孩子的学习环境,从而加深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
……
家长们的肺腑之言,让人感到枣庄三中的家长助修的确是个“良策”。
那么,对于“家长助修”,学生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我的成绩较差,让父母来班级面对老师和同学,我感觉很难为情。”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家长的作陪,我有了较好的表现。现在,我能安静地坐下默默学习,自制能力也比原来强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
“不管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只要有家长在这里,就会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学习。以前上自修偶尔开小差,但是现在我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努力,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
高三学生王启晨十分欢迎“家长助修”活动。他告诉记者:“自修课上,难免有个别学生捣乱,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家长在这里作陪,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
“助修”活动运转一个月以后,来自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方面的反映显示:三中各班级的晚自修、周末纪律大有好转,学生自控能力不断加强,乱讲话、玩手机、看漫画、看小说,迟到、早退等现象近乎“绝迹”,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枣庄三中实施的“家长助修”制度,效果不言自明。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学生初始的热情与收敛也有所消退,极个别学生“老毛病”又犯。这主要还是集中表现在自修违纪,迟到、早退上。
究竟怎么才能消除这些现象,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此状,引起三中人的再次思索。很快,他们便达成共识:改进措施,深化“助修”活动,势在必行。
基于这一认识,枣庄三中审时度势、见机而动,及时制订了《深化家长助修制度,提升助修效能》方案,具体布置家长助修的深化改进措施。其中包括:班主任安排值日班长宣读昨晚的家长《助修日志》,以便让学生了解家长的期望和学生自修的优点与不足;定期召开班委会、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我管理;邀请家长们参加班会,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多方位增进家长和学生的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强调助修的好处,对助修家长提出要求等。
与此同时,枣庄三中还结合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调动家委会成员的作用,鼓励他们举办学术讲座,为学生开辟实践活动基地,使得“助修“活动的外延不断扩大。
“助修”让教育更完整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睡眠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强迫症、社交焦虑、上网成瘾、厌学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呢?”
这是去年12月1日,枣庄三中家委会成员、市立二院秦阳主任,在给学生作专题辅导报告时提出的问题。千余人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他的精彩讲座对当前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可谓浇下一场“及时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由家委会助修家长策划的一个个活动接踵而至。他们或为学生介绍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或讲述自己人生感悟,或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接触校外美好的景物,陶冶学生性情……
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现实、体验服务、展望未来的机会,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品德教育、个人修养和学法指导得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何止只是学生?一些家长也在亲身经历中,收获着意想不到的幸福。
高一、10班学生陈妍睿的家长陈建国,便是其中的代表。去年11月10日,当他走进教室准备助修时,突然听到“祝你生日快乐”优美而欢快的旋律。当时,他愣了一下,但当孩子们鼓掌向他表示祝贺时,陈建国才回过神来,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眼泪竟控制不住偷偷地流下来。”陈建国说:“从小到大没人给自己祝贺生日,但这一次女儿记住了,并且还有那么多亲爱的同学。女儿能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成长,做家长的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通过一起学习的这个晚上,我看出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你们。遇上这样敬业的老师,你们是幸运的,在他们的带领下,你们各方面的表现怎么能不优秀?”
毋庸多言,“家长助修”活动,构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家长助修”活动,也让家长们与班主任、任课老师面对面地深入交流提供机会,搭建了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
“‘家长助修’,使老师们不再为晚自修的纪律而发愁,他们可以把更大更多的精力,放到备课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来。这着实是一件‘三赢’的事情!”高一年级主任武广玲坦言道。
为了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给学生开辟更大更好的学习天地,今春开学后,枣庄三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专门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迅速“收心”统一思想,继续推进“家长助修”活动。并且,在开学第一时间安排各年级召开家长委员会主任会议,对本学期的“家长助修”计划、活动做到了提前筹划。
在各级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助修”工作计划中,记者读到以下内容:
“我们计划配合班委会搞好辩论会与演讲比赛。同时,申请担当评委,给获奖学生颁发证书,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见证成长的快乐。”
“本学期,我们将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等地参观,拓宽他们的视野,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
“认真搜集老师、家长的教育心得,汇总后整理成册,全面推广成果和经验。”
……
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正使枣庄三中的“家长助修”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培养、日常管理、校内活动、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各项制度也日臻完善,并呈现出系列化、特色化的特点,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育人的“好帮手”。
对于三中广大学子来说,从以前的老师关注,到现在的家长体贴,自己成长路上又多一个人来指引方向,应该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枣庄三中在实施全员育人导师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家长助修制’,很有特色,值得推荐。”前不久,山东教育社副社长陈为友受邀参加枣庄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研讨会时,当了解到“家长助修”活动后这样说道。
因此,枣庄三中的教育也变得更加完整。
(胡乐彪)
学校人员定期查阅《家长助修日记》,并针对家长所提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两名家长向东校田晓天老师(右)反馈助修情况
正在助修的学生家长
自修课上,助修家长在与一名学生谈心
课间,助修家长正在给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枣庄三中“家长助修”活动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