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准旅游产业发展的脉搏
——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胡乐彪
“2016级导游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台儿庄古城旅游管理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抢先签约了。”近日,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专校长邱志干对记者说,“还有一些单位为了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甘愿为教学见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补助金。”
像这种情况,自2015年开始,在台儿庄区职业中专,每年都会发生。而这主要得益于该校实施了“立足古城旅游、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策略。如今,台儿庄区职业中专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稳定就业率达92.5%以上。由于很多学生要求就读旅游专业,因此学校不得不抬高录取分数线,并且规定只录取面试和文化考试“双合格”者。
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办专业
台儿庄区位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多姿的仙山丽水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特别是近年来打造的台儿庄古城,更是引得四面八方的客人蜂拥而至。
为此,台儿庄区职业中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全国旅游名区”的目标,精心打造旅游服务类专业群,按照“精品、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采取“停招、撤销、新增、转向”等措施,实现了专业开设“与经济发展对路、与用人需求一致、与学生意愿吻合”。
“为适应‘旅游兴区’的市场需求,我们不断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邱志干说。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已成为该校的“拳头专业”、“精品专业”和“强势专业”。同时,该校还将原有的3个方向发展细化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文化等7个专业方向,并且与区域内的5家旅游文化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目前,该校建成了3D模拟导游实训基地,并拥有校内实训室12间和12个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精品专业”。
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行业建专业
近年来,该校坚持构建产教研合作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课程改革,提出了“五个一”的专业建设要求:至少有一个深度合作的企业,至少有一所深度合作的中职强校,至少有一所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至少对接一家社会培训机构,至少加入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团体。
在与企业深度合作方面,该校的导游专业和旅游文化专业与古城旅游管理公司、清御园大酒店合作,真正实现了“人才规格共定、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过程共控、实训条件共创、教学效果共评”的共建共管目标。
在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方面,该校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实现了与枣庄职业学院友好合作,有力地推进了中高职无缝衔接的进程。
在集团化办学方面,该校加入了由枣庄经济学校、台儿庄古城旅游管理公司牵头组建的“枣庄旅游职教联盟”。
此外,该校还制定并落实“兼职教师学期考核”、“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轮训1个月”等一系列制度。近年来,该校聘请12名企业高技能人才、18名企业生产骨干,让他们分别担任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同时,与企业互派教师70余人,互选课程26门。
融合区域特色,提升素质内涵
小王是2015届旅游专业的一名毕业生,脾气有些急躁。在刚开始带旅游团的时候,她有时会把情绪带给客人,以致引起了客人的投诉。
针对这一实际,该校在加强旅游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发掘和学习。
“我们以艺术活动为标准,搭建平台,挖掘内涵,打造品牌,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邱志干说。学校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锻炼的机会。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从多方面构建特色教育教学文化氛围与环境,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依托台儿庄区的资源优势,该校携手文化旅游部门,联合企业,深入民间,广泛调查,挖掘本区域较有影响的名人事迹、民间艺术,并深入研究,加以演绎、编排,编写了涉及天文、地理、文化常识、国学经典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人文知识手册》。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他们的家乡情结,又为推广地域旅游资源、繁荣民间艺术、丰富景区文化、提升企业层次奠定了基础。
目前,该校旅游专业有2门课程被评为“枣庄市精品课程”,并且建立了20余门网络课程,编写了5本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场景教学模式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中的运用”等4个研究课题获得“枣庄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台儿庄古城景区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职业中专学生素质的提升,对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能水平使毕业生很快得到企业的重用和奖励,激发了校风、学风的好转,维护了学校的形象。
现在,在台儿庄区,“学生愿意读职校、企业愿意聘用职校生”的局面已经形成,出现了职校毕业生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