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薛城区二00八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舜耕中学独占鳌头,一举获得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管理工作教育创新奖和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三项殊荣,成为唯一一个连获三块奖牌的单位。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舜耕中学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新型学校、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金牌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市文明服务先进学校、枣庄市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经济文化系统奥运安保工作先进集体、《枣庄日报》小记者工作先进单位等30余项集体奖励。
伴随着素质教育迅疾而稳健的脚步,薛城区舜耕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沐春风,勤劳的舜耕人“不用扬鞭自奋蹄”,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赢得了荣誉和掌声,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突破,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大风”歌。
党支部书记、校长 黄飞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素质是薛城舜耕中学亮点工程的重点工作,也是学校近几年的品牌项目。黄飞校长谈此说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教学水平高和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为此,学校建立教师读书会制度。每学期
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通过集体培训、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理论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学科理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各方面快速提高。
开展全员“六个一”活动。学习一部课改理论专著;执教一节课改优质课;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课改论文;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课改课件;总结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举办一次课改理论讲座或经验介绍。
开展系列“十佳”评比活动。学校每学年都进行“十佳课堂”、“十佳课件”、“十佳论文”、“十佳板书”、“十佳评价案例”、“十佳活动设计”、“十佳样案”“十佳课堂点评”、“十佳开放性试题”等评比活动。
落实导师制,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利用“搭台子、换脑子、结对子、爬格子、压担子、让位子”“六子”平台,使教师迅速成长。开展拜师结对活动:省级骨干教师帮带2位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帮带1人。同时做好“骨干教师”、“明星教师”、“教坛新秀”的评选工作,鼓励老师争当先锋,敢于冒尖。
教师专业发展成绩显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仅2008年,薛城区首批薛城名师共11,舜耕中学有3人。薛城区首批学科带头人共29人,舜耕中学占5人,7位老师被评为薛城区首批教坛新秀,李勇、吕峰、张侠等5人被评为市级课改标兵,褚琳、刘东辉、李红、绳长键、贾广磊5人被评为薛城区第三批课改标兵,谢芳、石丽、李志、褚宏久、杨颖、李军6位老师代表我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均获一、二等奖,11位老师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5位老师在薛城区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5人在省市课件评比中获奖。学校成功承办了薛城区中小学校本研训暨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场会。
如今,舜耕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学习专题化———实践活动化———反思个性化———成果特色化”的校本研训之路。舜耕中学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历练提升自我,在工作中享受幸福生活。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采得百花蜜,方成一家香。”近两年来先后派出120多人次南下洋思、东庐中学、苏州震泽中学,北上衡水、杜郎口、泰安南关中学等名校考察学习。并且不断完善外出考察学习汇报制度,做到“该走的一定走出去,该学的一定学到手”,确保外出学习的效果。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需写出详细的书面总结,重点是学习收获及可供自己学校借鉴之处;外出观摩的教师,回来后需执教一节高水平校级示范课;外出理论学习、理论研讨的教师,回来后需在全校或教研组内举办一次理论讲座。真正做到一人学习全组受益,一科学习全校受益。
学校各类教研活动都集思广益,纳众人之见,成学校特色。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校本教研”职能,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学习为宗旨,广泛开展指向正确、主题鲜明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本学年学校教研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教学设计比赛:各备课组结合教学进度提前确定教学内容,让每位教师各自设计,利用活动时间进行交流,并评选最佳设计予以表彰;现场说课:由主讲人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演讲,各成员讨论补充,形成集体备课的样案;同课异构:确定2名以上教师执教同一内容,组长负责点评;教学反思交流:将上周的教学反思在本组范围内阅读、交流。
以上活动实行组长负责制,各项教研活动要求做到计划周密,过程完整,内容充实,材料完备,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学校强化集体备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加强教材统研,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指导。集体备课要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起来,与“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活动结合起来,与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教研、备课组的校级观摩、研讨、展示等活动安排有序,教研沙龙活动异彩纷呈,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细致、严谨、务实、规范。
目前学校的国家、省、市二十八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继语文三维教学课题获枣庄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7项市“十五”规划课题通过专家组的验收之后,16项省级课题已经立项,8位薛城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也分别拟定了自己的区级课题。
对于教学行动研究,学校提倡人人都是研究者,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从而实现个人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提倡“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是研究,参与即是成果”。让教师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让教师在教研中思考,在教研中提升,在教研中成长。仅去年就有58位老师发表论文160余篇,60余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是舜耕中学全体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无论评价方式怎样变化,学校教师始终咬定课堂这块主阵地不放松。走进舜耕中学课堂,处处荡漾着微笑的脸庞,处处呈现出精彩的互动,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镜头一
推门走进八年级15班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课堂。
镜头二
走进
镜头三
镜头四
初二(1)班,一堂关于菱形性质的数学复习课紧张而高效。学习小组都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制度,虽然小组间竞争很激烈,但大家都享受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
镜头五
生物教研组里,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徐鸿雁谈了听课的感受: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课堂为核心,把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写、课件制作作为高效课堂的前奏抓实抓牢,把学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错题集、教学反思等作为课堂的晴雨表纳入量化。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分享到高效课堂要将过去的“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
舜耕中学的高效课堂从教师传统的一言堂变成了百家鸣,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了策划者,由单纯的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学生的学习也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变死记硬背为体验感悟,实现了课堂根本性的变革,课堂上,师亦生,生即师,师生相长,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创造奇迹,开放的、民主的课堂精彩迭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文化学科的教学效率为前提,把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舜耕中学的教学改革正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正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一条更加宽畅的金光大道!
教师在电子备课室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