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优美的音乐铃声响起后,一位中年男子一手拎着菜板,一手提着竹篮,走进了教室。篮子里放满了苹果、香蕉、桔子等,还有一把铮亮的菜刀。
咦,这是谁?走错门了吧?
实际上,他还真没走错。这个人,今天是来给市立新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上社会实践课的。本节课的内容就是《怎样做水果沙拉》。
令人更加惊奇的是,他不是本校的课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80位来自卫生、公安、消防、交警、新闻、环保、旅游、供水、银行、饮食、科技等各行业的家长走进了立新小学课堂,站在讲台上,利用自身专长,为孩子们讲课。他们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授课内容,生动活泼的讲课方法,严谨专业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社会实践知识与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市立新小学,这种开放式的办学方式,被学生家长和各界形象地称为“社会大课堂”。
社会综合实践——学校“打起”了家长的主意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初山东省在全省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市立新小学一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始终以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人才为目标,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总结出了卓有成效的经验。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拓宽素质教育渠道,一直是该校校长李敬思考的问题。作为枣庄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十大创新校长、2008年度山东省十佳创新校长提名奖获得者,李敬校长的思维非常活跃,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层出不穷。
看着天天来来往往接送孩子的家长,李敬校长“打起”了他们的主意———学生家长分布社会各行各业,在各自学习工作领域内都非常专业,何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利用家庭、社会资源,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孩子社会综合实践知识与能力呢?
李敬校长把这一想法在学校办公会上提出后,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学校决定邀请家长走上讲台,为学生们上综合实践课。
家长授课——原来“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学校根据家长行业特点,分期分批邀请不同家长来校授课,内容涉及各个层次领域。家长们非常踊跃,可几堂课下来,李敬校长
家长们从来没走上讲台,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睛,没有授课经验的家长,一方面有些紧张,影响了讲课内容;另一方面缺乏技巧,不能有效地与学生互动和沟通,调动不起来学生兴趣。有位在某一学科颇有造诣的学者,把自己的授课上成了“讲座”。
学校马上安排班主任跟授课家长沟通,提醒家长在选题和备课时充分考虑:一是学生的年龄、认知等特点;二是一堂课的时间;三是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四是尽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五是写教案和讲课时要用课堂语言。
同时,班主任要和授课家长研讨教案,并根据教案情况,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帮助家长修改完善。此后,级部主任还要查阅家长教案情况,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家长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完善,并做好充分准备,以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有的家长为了讲好课,不仅认真准备,就专业问题跟同事请教,就讲课技巧跟老师请教,还专门提前到别的家长的课上听课取经。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以后的综合实践课,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家长授课,由原来的“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变成了“嘻唰唰嘻唰唰”。
特点鲜明——家长上综合实践课有“三性”
谈到家长上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校长李敬用了“三性”来形容:多样性、专业性、指导性。
由于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讲授的内容也丰富多样。来自市中区人民医院的产科护士、二年级九班袁权的家长刘建华讲的是《心怀感恩,珍惜生命》,通过婴儿出生时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教会孩子学会感恩;从事税务工作的韩华讲的是“税务知识”,向学生们介绍了国家税收的作用和征收程序;来自银行系统的四年级九班宁婷婷的家长朱爱华教会了同学们如何鉴别人民币真伪;三年级九班张易同学的妈妈曹扬讲的是地震时如何自护自救……
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三百六十行,从微观世界到浩瀚宇宙,从知识普及到做人道理,无不涉猎。
专业性则指的是家长们的讲课的内容和方式。在学校
家长们的授课内容虽然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市中区交警大队宣传科的徐卫华科长的《小学生交通安全》,以市中区一年里中小学生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为例,以身边的事实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消防支队的任衍琨则告诉学生面对火灾如何冷静逃生……
放大效应——受益的并不仅仅是学生
“我一个月到底能花多少钱?”听完张曼同学妈妈的理财课,四·三班的陈学杭回到家里,拿出计算器“吧嗒吧嗒”地算了起来。
“400元哪!足够给灾区的好几位小朋友买许多文具了。”陈学杭很吃惊。
“如果没这堂课,我就不会从浪费中觉悟,就不会从这个泥潭中跳出。”他在综合实践课收获中写道。
六年级三班的吴奕晨同学在学后记《特殊的一堂课》中写道:孙祯同学的妈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她的讲述使我懂得了发生灾害的时候该如何自救。非常感谢这位阿姨,若以后遇到煤气中毒、触电、骨折等情况,我会按照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做。”
这两位学生道出了立新小学的同学们对社会大课堂的感受。新奇独特的家长综合实践课,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学生们从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懂得了做人道理,学会了感恩、分享、坚强、宽容、奉献……
不仅如此,家长综合实践课还放大了其效果:
学生听完课后,回到家里,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传给了家长。“酒席宴上举大杯,朋友叫板不能退;酒不醉人车自醉,孰知生命比酒贵”。五·九班张筱玥的家长张华说:“不能酒后开车、要系安全带、过马路走天桥和这首歌诀――这都是孩子听完交通安全实践课后告诉我的。我一定要做到,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通过家长社会实践课,达到了家校沟通的目的。“一堂课下来,我嗓子都哑了。难为了老师们天天这样。我们以后要多配合老师搞好家庭教育,不要让老师这么辛苦。”几乎每个家长上完课后都这样感慨地说。通过融入学校生活,家长逐渐理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了
二年级一班班主
综合实践课还成为家长、老师自我提升和相互学习的好机会。一位家长说:“当孩子放学后回家对我说,‘妈妈,你真行!’这既是认可,更是鼓励,我知道这堂课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将昭示我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三年级一班的
综合实践课,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六年级五班王福霖同学的家长张莉在教后记《我愿与孩子共成长》中这样说:“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就是连接课本和实践的载体,就是缩小学生知识和生活距离的加速器。”另一位家长说:我也深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课活动也是对家长自身的一次极好的教育,它能引导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视教育的方法技巧,选材的过程,就是对孩子知识需求的思考,备课的过程,就是对教育方法的提炼……
综合实践课,也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肯定。为总结活动的经验与不足,6月13日,学校召开了有市教育局领导、讲课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社会大课堂座谈会”。在听取各方的发言后,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韩建超给予充分肯定:“立新小学的社会的大课堂活动,成功的探讨了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德育生活化的有效尝试。”市教育局思政宣传科科长徐民伟对活动提出内容再丰富、形式再多样、活动再强化的三点要求。
对于综合实践课,李敬校长有更深刻的认识:“家长进课堂上综合实践课,从个体上看是家长的个体行为。但是从整体上看,从所讲授的内容上看,从受教育的对象上看,则是社会行为。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具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家长、这些领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社会,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李敬说:“学校将以培养学生的十二种良好习惯和二十项基本技能为目标,牢固树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以综合实践课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延伸,在“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方面做出进一步探索,走出一条真正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