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学教师,今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在教学中,王锦科能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把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始终坚持“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育人方法,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他的课学生乐意上,学起来最轻松,是公认的好老师。
连续多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工作,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每接一个新班级,他都注重培养班队干部,共同管理班级,以爱浇灌花朵,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重视家访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所教的2007届、2008届的班级考取枣庄三中正榜生人数,创我校平行班之最,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区级先进班集体。
滕州高级职业学校教师,今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作为班主任,郭灵光是学生的贴心人。所带班级纯洁和谐、积极向上,班风充满正气,是任课教师最想去上课的班级。他深谙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以对学生无比的尊重为学生建立起自尊,并开发其多元智能,鼓励学生重建自信,以乐观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去学习和生活。他所带过的3个班级都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中心小学教师,今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工作上。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在任政教主任期间,由于处理的问题有力度,讲方法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时,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他教育的学生都心悦诚服,再不参加打架斗殴。
2004年3月23日,他捧着一颗爱心有幸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2007年11月15日,李为超赶赴济南军区总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成功地为福建省的那名白血病女孩患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山亭区徐庄镇辛召小学校长,今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
1989年7月,陆繁伟毕业后在山亭区徐庄镇辛召小学任教,一干就是20年。他一直坚持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安心农村教育事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赞扬、社会的认同、家长的赞赏、领导们的肯定和好评。
在工作中,他善于从身边的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比比谁的语言美、行为美”等活动竞赛,开展“弯弯腰”捡起身边的小纸片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在校外的情况,定期向家长反映在校表现,互相交流,统一观点。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工作。自1989年至今,连续2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任班级15次荣获学校奖励,9次荣获区、市级奖励。
枣庄三中教师,今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
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现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现状,和家长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进步;注重与任课教师加强沟通,采用多种方式主动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多种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李建业热爱班主任工作,19年来,他坚持早来晚走,生活在学生中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能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契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所教学生成绩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由于工作方法得当,所带班级连续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他也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台儿庄区邳庄镇中学教师,今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
滕州市教育局局长,今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不懈追求,在强教惠民的道路上矢志不移、孜孜以求,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用智慧和汗水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德育工作中,他强调“双主体”、“三中心、四环节”和生活化的德育观,注重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文明习惯、传统美德和人文教育,广泛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他大力倡导“德育导师制”,重视加强家庭教育,成立了全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中小学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他坚持监督约束和榜样激励并重,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充分调动起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枣庄十五中教师,今年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省教育创新班主任。
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其班级管理创新理念概括为“三三一”德育模式:班级管理自动化。大胆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德育教育活动化。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班级干部动态化。班干部采取轮换制,每位学生都会在三年内轮流担任班干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
他创建班级德育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枣庄市北山劳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爱心教育基地———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近年来,
枣庄市实验学校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2001年10月在辽宁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学员。2003年2月被山东省教育厅选送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参加山东省优秀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境外培训。2007年12月参加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全国第23期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2009年8月入选“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参与省教育厅五年重点培训。2009年9月,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接受教育部为期三年的重点培养和跟踪。
近年来,他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均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论校长专业精神的提升和专业伦理的完善》、《论学校目标管理的优化》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市中区实验小学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工作中,她一直坚持“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的办学理念,用心打造学校特色。一是大力倡导“温馨教育”,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先后捐款5万多元,捐书籍10000余册,衣物2000多件。通过竞选“校长助理”、“辅导员助理”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国学经典阅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二是为造就“勤勉、扎实、泼辣、严谨”的高品位教师。启动“青蓝工程”,探索出了“结对子、压担子、多关心、重培养、严要求”工作模式,使师资力量得到质的飞跃。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训工作示范学校”等5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峄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枣庄东方国际学校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为每一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制订了“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和谐理校”的治校方针,明确了“抓管理、保平安、创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安全、生活、质量”三大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中考优秀率、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50多人。李长忠同志先后40多次受到党委、政府及业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滕州五中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他积极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农村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出优生、出良师、出经验的跨越发展之路,先后形成了以下素质教育新做法:“以德育人,以生为先”的德育工作思路;教学实践中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和“小组竞学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自主时间内的“导生制”学习组织形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菜单式目标培训工程”; 捆绑式评价和学生发展报告的管理;中学生心理导师制和师生谈话交流制度。
滕州市教育局先后在五中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和教学常规落实现场会。枣庄市教学督导评估给予了五中高度评价,提出了“远学衡水,近学滕五”的口号,2008年11月山东省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团对五中的课程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滕州育才中学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自主持育才中学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各项工作,带领教师们进一步树立了育才中学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名校形象。
他重视教改实践,创造了由“问题导学”、“合作探究”、“训练反馈”三个模块组成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经各级教研主管部门审查,已被省教育厅纳入“十一五”科研课题规划。
他坚持德育为本,创建了以“三观一德”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德育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内容的德育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优良化。
枣庄二中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自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会学为主旨”的办学宗旨,提出“努力使每一分钟的教与学都成为有效劳动”的理念。倡导二中创新发展的“三六五”教学模式,一节课教学从准备到结束要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融入五项教育,学校提倡的课堂教学理念是:落实“三主”、倡导“三自”、鼓励“三动”、实现“三会”、发展“三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找到了最佳途径。如今的二中,教学用房标准、辅助用房配套、教学设施齐全、活动场所宽敞、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它已经成为莘莘学子开发潜能,张扬个性,攀登高峰的乐园。
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1992年7月,李天翼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无限憧憬走进了枣庄师范附属小学。从一名普通的音
他经常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万亩石榴园探究榴园文化,让社会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大课堂。近年来,具体组织实施了“书香校园建设”、“写字育人”、“艺术节展演”、“经典诵读” 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让经典文化、艺术传统滋养着学生的童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他深入教学一线,积极探索新方法、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教学艺术,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逐步使自己成为一名能跨越学科教学、能驾驭教学管理、能开展课题研究的复合型教师。
枣庄三中教师,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他培养的青年教师米长艳在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郭珊珊在枣庄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2008年山东省十万教师暑期培训
市中区电视台“七彩虹”栏目,《枣庄日报》,《鲁南晨刊》,枣庄人民广播电台,多次采访并报道了
枣庄师范附小级部主任,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近年来,她撰写120余篇教育文章分别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教师报》《德育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几十家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在班级管理中坚持“爱心第一,宽严相济”的人文理念;在教学中形成了“激情、阳光、扎实、和谐”的教学风格;教育信念:“追求和孩子们一起诗意栖居。”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优秀班级”,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个人事迹多次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卫视<山东台>》《山东教育》等26家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近年来,多次被广东、南京、山东教育学院、江苏、安徽、济南、青岛等省、市内外邀请讲学、作报告130余场。
枣庄二十九中教师,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从教十七年来,她痴心于语文教学,醉心于班主任工作,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她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把每堂课上得有滋有味,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并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教育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爱上学习。班级管理卓有成效。独创了一套“五个特别”的班级管理模式,并多次在全校班主任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多年来,连续担任实验班班主任,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
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十多篇,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国家级一等奖,主编了多部教辅资料,主持了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个性化学习与研究”。
枣庄八中教师,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他在班级管理中,创造性地运用“我是班长,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模式。他所带的学生有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他注重校本课程的研究,率先开设了校本课程—山东快书和《演讲与口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他执教的录像课《意识的作用》荣获全国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他执教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山东省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他也因此被评为 “枣庄市教学能手”和“全国优秀学科带头人”。
他先后撰写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9年5月,他被山东省教研室聘为“山东省高中政治课程团队专家”,负责指导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和推进工作。
薛城舜耕中学教师,今年被确定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在教育教学中,她始终本着爱心、耐心、诚心的“三心”原则,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从根本上扭转“我讲你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把探究的乐趣还给学生。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开展拜师结对,开展网络教研,编写导学案,优化集体备课,创成长型共同体。主编并出版了校本课程《物理STS》。有多篇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所撰写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让探究走进物理课堂教学》在全市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该课题于06年6月顺利结题。目前在山东省教研室立项的重点课题《自主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正在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