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静 曹宝轩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薛城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86年,现有学生4200余人,教职工180余人。自创建伊始,学校就承担着“教学示范,改革先锋”的历史重任,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科学管理与文化引领的有效途径,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市、区前列,先后评为“枣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枣庄市家长最满意的学校”,成为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薛城区实验小学校长 党支部书记 王德振
育人为本理念先行
实施素质教育,以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强不息”的核心理念,“真积力久,止于至善”的学校精神,“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少年君子”的学校使命。坚持“做现代中国人”的校训,树立“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风,形成了“严谨求是,博爱善教”的教风、“笃学好问,慎思力行”的学风和“敬业乐群”的学校领导作风,全力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交相辉映的齐鲁名校”,努力实现“做齐鲁一流小学,创华夏品牌学校”的学校发展愿景。在优秀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坚持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强化理论学习,让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强化教师理论学习,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走进新课程》、《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等新课程理念书籍,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学校文化、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考核制度、汇报与交流制度、实践与提高制度,严格落实过程管理,确保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将理论学习与教师论坛活动、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每学期进行一次业务理论考试和综合性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到教师发展性评价中,真正使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论深入人心。
坚持科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以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既注重管理的目标性、层次性,更关注管理的人文性、主体性。以学习、示范、参与等各种体验性活动铸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将外在的管理活动逐步内化为教师的主动行为,创造了和谐的管理氛围。通过教代会实施民主管理,增强团体凝聚力。每年修订《教师工作及专业发展考评方案》优化科学的目标管理机制。通过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构建金字塔式的管理网络,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性、层次性、高效性。通过优化竞争激励机制,实施优劳优酬、多劳多得,激发学校内部活力。
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校训“做现代中国人“的广博内涵,学校构建了两个方面四个板块的校本课程体系。两个方面是以培养学生才智能力为目标的才艺校本课程和以培养学生人格发展为目标的德育校本课程。四个版块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中华传统美德课程、休闲文化课程、未来教育课程。
中华传统美德课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主要以“活动—体验学习”的模式构建,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具有教育意义的外显活动,亲身体验某种生活角色或场景,引发其思想或态度的变化,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效果较为突出的校本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主要有书法、国画、民乐、陶艺、中华经典诗文、语文综合性学习、写字课程等。其中书法、国画、陶艺、二胡、古筝、琵琶、剪纸、泥塑等课程为选修类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语文综合性学习、写字为必修课程。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每天一节,每节10分钟,在每天晨读课前进行。写字课程每天一节,每节15分钟,在每天下午上课前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主要是阅读积累、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等内容。
未来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开展的课程有剑桥英语教育、现代科技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网络道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闲暇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主要通过各类学生社团、业余爱好者协会(“曲翠”文学社、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集邮研究会、绿色生态管委会、收藏爱好者协会、记者团等)组织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形成闲暇生活文化。
小记者采访市教育局局长张磊
小交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师训工程提升教师素质
09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到我校指导工作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水平的教育。为此,薛城区实验小学扎实开展校本师训工程,学校在师训工作中,确立了“坚持一个方向,关注三个层面,抓好四项内容,实施六大行动”的教师培养思路。
“坚持一个方向”即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文化引领,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发展方向。学校从理念文化、行为文化、教学文化等方面,夯实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的基础性工程。
“关注三个层面”即关注“成长期”教师、“成熟期”教师和“成名期”三个层面教师的不同发展方式和研修重点。
“成长期”教师即5年教龄以下,不满30岁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缺乏经验但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容易接受新事物,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大部分是近年来招聘的本科、专科毕业生,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学校的培训措施是:一是定期聘请专家做报告提升认识、明确方向;二是聘请离退休的教研专业人员跟踪培训课堂教学;三是班级管理上拜师结对。
“成熟期”教师主要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奖者。对他们主要采取提供平台、借助机会,让其充分展示的方式促其成长。
“成名期”教师即学科带头人、省市区级“名师”。他们一般都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先进,对他们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带动,不断提炼并推广个人的教育教学成果。
“抓好四项内容”即抓好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教师基本功的培训、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班级管理能力的培训四个方面的内容研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实施六大行动”即通过“环境熏陶、头脑风暴、读写反思、伙伴互助、技能培训、行动研究”等六种具体的研训行动,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成长。
一是环境熏陶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投资建立教育教学资料中心、校园教研网,构建学习型组织。二是头脑风暴行动———聆听窗外的声音。专业引领是校本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业务学习、伙伴互助、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读写反思行动———读写结合提升理论水平。引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行动研究报告,开展“教学实践反思”随笔评比,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由之路。四是伙伴互助行动———实现资源共享。以集体研讨,示范引路的方式搞好常规教研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和常规工作水平。五是行动研究行动———把研究寓于教育实践之中,教学即研究,研究离不开教学。行动研究让教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经历行动研究的过程。六是技能培训行动———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校腾飞的双翼。
彰显学校个性凸显办学特色
结合实际,学校确立了三大办学特色,即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校园”;开展干部、教师、学生全员读书活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加强艺术特长教育,强力打造“艺术校园”。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校园”。薛城区实验小学在已经建构的理念文化基础上,继续打造学校的环境文化,深化师生的行为文化,使学校理念文化得到高度认同,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施校园文化管理,实现了“三风”传递文化、环境洋溢文化的名副其实的“文化校园”。
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薛城区实验小学扎实开展从管理干部、一线教师到全体学生三个层面的读书活动,通过举办读书沙龙,开展读书论坛、举办读书征文、读书演讲比赛、创办学生读书超市和图书展览等形式,积极倡导师生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强化艺术教育,强力打造“艺术校园”。学校建成了
学校铜管乐队,成为薛城教育一道风景
京剧成为校本课程,京剧节目表演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