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2009年山东素质教育论坛成功举办,省教育厅齐涛厅长、张志勇副厅长分别作重要讲话,中国教育学会张民生副会长作专题报告。论坛分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三个分论坛就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德育工作、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等专题展开研讨,引起与会代表的反响和共鸣。我市台儿庄区、薛城区、滕州一中、枣庄十五中等7个单位分别作典型发言,发言人数居各市前列。
台儿庄区教育局 樊兴举
“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融入五项教育。“三段”指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三个阶段,定时、定量、定标。“六环节”即定向示标、自主学习;分组展示、探究总结;当堂训练、达标检测六个教学环节,是对“三段”的展开和细化。其中,第一个环节为辅助环节,后面五个为主要环节。“五项教育”分别是习惯养成教育、自主合作教育、信念信心教育、感恩孝心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前三项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后两项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
“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课堂结构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2.教学任务由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完成变为当堂完成,不需要课外做大量练习。3.教师由课堂主宰真正变成主导。学生讲,学生听,兵教兵;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4.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接受变为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5.关注的对象由少数精英变为全体学生,着眼于合格率,“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推进“三六五”教学模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抓观念更新,求改革氛围。纵观国内知名教学模式改革,多数集中在初中和比较落后的农村,高中学校、区域性推进较少,其根本原因是思想僵化不想改,怕影响高考质量不敢改。改革初期,我们也同样受到这样的困扰,校长做样子给局长看,教师做样子给校长看。为破解这一难题,区教育局组织教育干部、骨干教师近300人次去山东诸城、河南永威学校挂职学习,与当地教育干部、教师同吃住、同办公、同上课,悟精髓、取真经,洗脑充电。学校的宣传栏、办公室、教室张贴模式、操作方法和相关制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组织学生观看示范课录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改革。
二是抓一把手责任制,求机制保证。构建“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亲自抓”的机制,对不愿改、不会改、改也改不好的校长一票否决。温家宝总理指出“要让教育家办教育”,我们响亮地提出“让懂教学的当校长”,选拔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改革的校长,两年来中学、中心小学、村小校长调整率近六成,强化了教学改革的执行力。
三是抓典型示范,求专业引领。先在条件较好的中小学试点,给镇街、学校、教师、学生树立标准,培养课改成效大、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精神状态变化大的课改典型,激励先进,带动全体,鞭策后进。
四是抓常年赛课,促素质提高。本着“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的原则,随教学进度确定赛课内容,同学科教师全体听课,听课后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集中评议。为增强实效,我们取消了评级打分的传统做法,让听课人和讲课人放下包袱,畅所欲言。
五是抓“堂清”管理,保质量提升。“堂清”是指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人人不欠账,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我们修订了《“三六五”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把学生当堂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教师最后一环节必须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学校领导听课必须统计教师的当堂达标率,区教研室调研听课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率测试。
薛城区教育局 戚 峰
为适应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区围绕提升教师专业品质和专业能力这一核心,以三大培训工程为统领,以校本研训为根本方式,以片区研训和网络研训为创新点,以开放的特色活动为载体,在区域范围内着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实施三大培训工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实施“校长提高工程”。通过集中学习、自主研修、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现场展示、论坛研讨等方式,落实每年“五个一活动”。即与山师大等高校合作共建高层培训平台,暑假组织一次集中培训;组织一届主题明确的校长论坛;到各地名校考察一次;实施校长读书工程,举办一次读书会;开展学校特色创建活动,组织一次特色办学展示活动。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构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薛城名师”四级名教师培养体系,定标准,明条件,定时评选,分级管理培养。“薛城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由区局为主管理,每三年评选一次;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由所在学校为主管理,每两年评选一次。
实施“班主任培训工程”。构建区、镇、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区局制定班主任培训规划,启动班主任资格认证工作,分学段组织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每年组织一届班级管理案例评选;镇街以分片培训为主要形式进行班主任全员培训;学校以校本研训为依托,通过报告会、演讲、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
二是创新思路,构建校本研训、片区研训和网络研训“三位一体”的研训新机制。
强化校本研训,做到“研训三化”,“四个加强”。“研训目标明确化”,明确培养专业品质和提高专业能力两大目标。“研训内容系列化”,包括职业道德研训、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研训、基本功研训、教育教学能力研训、教育科研能力研训、班级管理研训。“研训模式多样化”:专题讲座模式,注重多向互动,共同提高;专题研讨模式,围绕课堂教学,抓住“备说研讲评”五个环节,同课异构,一课多评;课题研究模式,以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难点问题作为研训的基点和重点;导师指导模式,坚持并创新以老带新的拜师结对传统模式,一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建立本土化专家研训机制,培养全体教师;自学—反思模式,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网络教研模式,建立薛城网络教研平台,组织教师实名注册,撰写教学日志,发表评论;以考促学模式,学校组织教师书面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为确保把“研训三化”落到实处,必须做到“四个加强”:加强校长的示范引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行动研究。
开展片区研训。按照“资源共享,合作提升”的宗旨和“城乡结合,强弱结合”的原则,把全区小学分为17个片区,初中4个片区,高中2个片区,每个片区有4至5所学校,以骨干学校作为基地学校。各片区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按照“三个一”的工作要求,每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每月在一个学校举办一次现场研讨,每次研讨解决一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听评课、讲座、网络研讨等方式扎实开展活动。
实施网络研训。建设薛城教师专业发展网,搭建薛城区网络研训平台。全区400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工作室,写文章,发评论,共享资源,发起研训活动,组织集体备课。
滕州一中 高守民
一是完善制度,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方案。为加强对新课程的管理,我们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等文件,制订了《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课程方案实施细则》,要求选修(一)的开出率70%以上,并对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都作出明确规定。学校组织人员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详细介绍高中各科目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方案、学分设置、选课指导建议、学科设计图表以及高中三年课程设计总表等内容。同时,还收录了学校的《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选课管理细则》、《学分制选修课程考勤管理细则》、《行政班和教学班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
二是高效课堂建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为解决模块教学尤其是必修模块课时紧张的问题,我校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为契机,大力推广“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及时小结”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弘扬“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每章进行小结”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推行教案、学案一体化,在全校开展了“创建高效课堂暨课堂建模”活动。我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自习课提出了“六自”要求,即“自己计划学习、自己看书钻研、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整理笔记、自己独立作业、自己总结规律”。08年12月,我校成功承办了枣庄市高中教学效能现场会,得到与会同仁的好评。
三是明确“一二三四”管理思路,创设特色课程。抓好“一个坚持”,坚持“公益性”原则,提高学生社区服务课程的质量。抓好“两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差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注重构建开放的、多元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包括特长类、兴趣类、乡土类、生活类四大类别。抓好“三个加强”,加强教师对学生的选题指导,加强与“学子论坛”相结合,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加强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不断提升研究性学习课程水平。做好“四个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校友李继耐上将赠送的奥运铜缶、“腾云”太空陨石和“神五”飞船模型等纪念品,作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载人航天精神教育,逐步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鲁南乃至山东教育的一大亮点)、政教处领导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社团活动与学校课程结合,确保社会实践课程的效果。
滕州五中 孙卫志
我校地处北辛文化发祥地、毛遂故里的官桥镇,是一所国办农村高级中学,学校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品牌兴校”的发展战略,本着科学、务实、精细、创新、高效的工作思路,把困惑变成思考的动力,把问题变成课题,不断探寻农村高中素质教育水平提升的新途径。
1.实施“菜单式目标培训工程”,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针对青年教师比较集中的实际,我校本年度实施了教师“菜单式目标培训工程”。一是组建“青年教师培训学校”,给每位教师建立发展档案,制定计划,分解目标,提供平台,跟进指导,强化督查,狠抓落实;二是发挥名师、能手的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导师制”活动;三是开展“营造书香型校园,争做学者型教师”为主题的教师全员读书活动;四是开展教师全员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定期举行读书论坛、教研专项交流会、汇报课、优质课评比及课改达标等活动;五是开展教师教学工作月反思活动。
2.实施“双高效”工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管理和教学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两个主题。我校实施了“双高效”工程。一是打造高效课堂。“
3.深化“小组竞学”班级管理模式,培育学生合作竞争的品质。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激情和活力,上课不愿回答问题,作业不按时上交,合作学习较差等,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把“有效班级管理”作为课题去研究。现在“合理分组———明确要求———及时指导———总结评价”的小组竞学班级模式已在我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班级管理中全面展开,班内竞争与合作的氛围已初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2009该模式分别荣获了滕州市教学成果奖和山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4.探索“导生制”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导生制”是学生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疑难问题的解答。实施“导生制”,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能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能使学生从生到师的角色转变中,领悟到学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