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祝你们生日快乐,祝愿你们在今后的日子有更大的进步!”今年9月10日,市中区回民小学校长张士峰,来到回族学生米志鹏和汉族学生赵若凡面前对他们这样说着。亲切地话语,温馨的祝福,还围绕在该校其他同一天出生的另外50多个师生身上。
而这,只是学校开展的“各民族师生一家亲活动”的一个缩影。该校结合本校实际,在力抓经常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同时,突出抓好每年九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月,形成了一种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群体气氛。
坚强有力的团结措施
走进市中区回民小学,“至善和合”四个大字的校训十分醒目。 “学校工作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民族间团结合作、知行合一,达到至善至美、和谐发展;同时,引导各民族师生致力于学习,崇尚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天天向上。” 张士峰铨解释说。
为此,该校围绕让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各族师生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重点,多角度开展教育工作。如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后编写了《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读本》等校本教材;设计了《民族英雄》、《民族风俗》和《民族服饰》长廊;坚持举办一年一次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培训活动;多次召开各层面动员会,报告会,座谈会;办多期板报、墙报、图片展。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提倡不同民族的教师之间广结民族团结的“对子”。
另外,该校还组织了很多趣味游戏、游园会、举办羽毛球赛等体育活动,突出寓教于乐和联谊交流的主题。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各民族教职工、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他们的民族感情。
课间,一群孩子在长廊下,边默读边凝神静思;阅读课上,学生们边阅读民族教育读本,边露出会心的微笑。儿童节,回汉两族孩子家庭互换体验活动;古尔邦节,不分你我、大家一起度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既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的心理“磁场”,又在无形中统摄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温暖人心的民族亲情
近年来,该校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过程中,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教师,关心少数民族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积极为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去年11月份的一天,为帮助回族教师董晓婕在省优质课评比中取得好成绩,由校领导和五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智囊团”,逐字逐句修改教案,反复推敲教材教法,一连3天工作到晚上近十一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中,
副校长金士蔚作为少数民族干部,今年被市中区组织部列为科级干部重点培养对象。
在生活上,该校更能让教师感受大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单身家庭女教师袁萍,原本生活拮据,再加上遭盗,无疑是雪上加霜。见状,学校立即召集校委会研究解决办法,不仅给她家安装了防盗门窗,还将她列为扶贫对象。
现在,每周要到各个办公室去走一走,谈一谈,了
(胡乐彪 宋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