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敏
薛城区周营镇中心中学(原陶官中学)始建于1958年。她坐落在薛城的最南部,是一所较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初级中学。近几年,学校围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文章,不惜资金和代价远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安丘四中、后六中学、东庐中学等全国名校,近联洪绪中学、曹庄中学、微山一中等学校考察、学习,探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自主探究 精当点拨”评价式课堂教学新模式,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课程改革和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各学科都排在同学段学科的前列,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整体有了很大的改观。拥有高档餐厅、学生公寓、水冲厕所、标准操场、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等。相继荣获省“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试验“重点实验基地”,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市“绿色学校”、市“工会星级单位”、薛城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区德育首批示范校”、“区文明校园”、“区农村环境育人先进单位”,历年被评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区文明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理解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枣庄市知名人士”、“薛城区创新校长”等称号。
薛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沙雪斌(右一)到校视察
薛城区教育局局长李天禹(右二)到校指导工作
多方求证,探索出路
薛城区作为首批课改实验区以来,学校就围绕这一主体进行分析、研讨,充分认识到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一味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习目标不清晰、达成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随之而来的就是由于教学理念落伍,教师把增加教学课时、使用题海战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宝,多年以来,一以贯之。致使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很重,而教师负担过重是学生负担过重,甚而厌学、辍学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一问题,该校通过深入的研讨,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把“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当作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的。为此,学校先后组织教师180余人次,赴洋思中学等名校进行观摩学习,并将每位教师的心得编印在校刊《开拓》上,供教师交流、研讨。同时,与区域内名校结成课改联合体举行多校“同课异构”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008年初,先后派人到枣庄现代、滕州洪绪中学学习,回来后教师们坐下来一起研讨,坚定信念,集思广益。成立课改领导小组,集众家之长,反复推敲,命名“自主探究 精当点拨”作为学校教学新模式,随之制定系列制度、措施,反复磨课、练课。一段时间后又邀请滕州洪绪中学来学校作报告、举行送课和到他校进行磨课、练课等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仍然发现部分教师认识还不到位,为此又邀请市教研室有关同志作专题报告,使教师的理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学校教师又先后聆听“和谐教学法”创立者
走专家引领之路,使“校模”走向成熟化
华东师范大学
2008年初,该校结合反复实践、验证,命名“自主探究 精当点拨”评价式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新模式,随之制定了《实施方案》、《实施策略》、《若干规定》、《保障制度与激励措施》等,采取多种听评课措施,并与洪绪中学等学校联谊举办讲座、同课异构等活动,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论证中,2009年初,又做了如下改革与探索:
一是作业的零批改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尝试。降低师生的任务量,将备课变成“教学指导书”,实行“零批改作业”;落实学生的“最小作业量”,注重对学生的作业的“问题跟踪”。二是把学生的情感调节作为辅助手段。师生同乐法、罚后安抚方法、帮助解困方法、积极等待方法、暗示意会方法、典型引路方法、匿名沟通方法、感受成功方法等都越来越凸显出它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三是实行“多元式备课”,让老师真正备课,备有效的课,减轻传统的备课方式所带来的耗时无效劳动。四是制定“三期预复习计划”,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有了这些改革,我们发现全体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自如,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度都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会学、乐学,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少了。
鉴于此,该校让模式走向成熟化,精细化。走专家引领之路,邀请专家、领导来校考察。其中邀请华东师范大学
近期,在市教研室的帮助、策划下,成立枣庄市“五校联盟”举行同课异构活动(峄城曹庄中学,市中区西王庄中学,台儿庄马兰二中(原彭楼中学),滕州市南沙河中学)并建立五校联盟博客进行交流互动,形成教学智慧达到资源共享,再一次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
在薛城区教育局及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学校糅合
大胆实践,成效彰显
经过反复的磨合、改进,教学模式已走向成熟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尊师乐学。问题跟踪客观上提高了师生交往的频率,这使得不少教师逐渐克服了往昔对弱生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毛病。教师的变化使不少弱生真切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之情、乐学之意油然而生。
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加强,学习欲望强烈。通过训练、锻炼,学生们不仅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能够真正做到作业互批,而且批阅结果能够迅速反馈给学生本人,及时得到错题信息,在批阅中学生做到了相互探讨,相互帮扶,共同提高,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意识,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强烈欲望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教师的质性敬业。自从实行了诸多方式的变革后,教师的工作量得到了相应的减少,他们能够从较繁重的劳作中,拿出更多的时间去用在“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习惯上,寻找解决学生问题的更巧妙的方法,变苦干为巧干。截止到2009年11月底,该校在薛城区网络教研上发表文章2000余篇,上传教学资源1800余个,发表教学评论15000余次,工作室访问量达4万余次。校刊《开拓》已编印了六期共400余篇心得,进而在全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思变氛围。仅2009年学校就有两位教师在省级“电教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另有九位教师分别在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现场会的成功召开及做法的推广、兄弟单位的认可、材料的交流促进了学校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