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能给学生留有过多的课业负担,要向40分钟要质量。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上完课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有时是课堂作业没有完成,有时是新授后的练习没有完全处理完。面对这些问题,我越来越发现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学生浪费了,浪费它的而是教师本人,因此有效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就把我的一点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课堂有效性,师爱无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
因此,教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如“提的很好越来越有水平了” “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特别,掌声送给他”。这一句句热情的赞语时时牵动着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思维处处围绕着问题转,哪还有闲心开小差。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营造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二、巧妙设置有效性问题。问题给思维以方向,问题给思维以动力,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如在教学《估算》一课时,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板书在黑板上:什么是估算,估算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如不用估算又会怎样?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首先放映去购物的场景,给出选择题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让学生在三个答案中选一个,由于学生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多数学生都知道是在确认200元钱够不够用的时候,用这样一个情景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知在什么情况下用估算。
接着,教师再用曹冲称象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怎样估算,在评价学生的估算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估算方法。就这样,使知识在问题中生成,又在问题中解决。此举,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 朱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