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峰 刘萍 文/图
薛城区南临城小学始建于1950年,现今已发展成一所具有20个教学班、68名教职工、九百多名学生的乡镇完全小学。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于枣庄历史名人辈出这一地理优势,适时打造儒家校园文化,通过外部氛围创设及走进“儒家”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目前已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薛城区委书记岳德川到学校调研
经营学校文化 壮美学生人生底色
德育与文化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南临城小学以“传承儒家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为主旨,着意于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学校文化氛围创设。
走进学校,仿佛置身于一座儒家文化的恢宏殿堂。正对大门矗立着荀子劝学篇雕塑。荀子半身坐像端庄肃穆,目光炯炯;《劝学篇》内容整幅喷绘在雕塑前面,后面则雕刻着“学海无涯”四个大字。每天,学生们都会从雕塑前走过,荀子的谆谆教诲犹如穿越历史的时空,萦绕在他们的耳畔。由《劝学篇》雕塑向东望去,五座镌刻儒家精髓的华表耸立在教学楼前。华表上部,分别雕刻着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的头像,中部则镌刻着“仁、义、礼、智、信”五个隶书大字。五座精美华表在教学楼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雄浑、壮美,赋予南小老校以古韵之色。位于学校操场北侧的枣庄历史名人浮雕,就像是一本打开的古老竹简,逐一向人们展示了这些枣庄先贤们的生平和历史功绩,为学生们树立起热爱家乡、立志成才的典范。
操场北侧围墙的枣庄历史名人浮雕。有足智多谋、自荐出使楚国的毛遂;礼贤下士的
如今,南小的校园,就像一部书,一部传承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书;南小的校园正是一部书,一部正待孩子们慢慢咀嚼、解读和回味的儒家之书!
疏通有效渠道 浸透学生美好心灵
渠道之一: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学校适时引导广大教职工时时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实行帮包学生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教师任教情况,将全校近70名教职工分配到各班担任德育导师,班主任再合理地将全班学生平均分配给本班的德育导师。这样,全校每位教职工一人一般要承包10名左右的学生,负责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学校规定,德育导师每周要集合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一次;督导学生每周要在自己家里和学校内各做一件好事;每两周召开一次自己行为矫正会,说一说两周内自己矫正了哪些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等等。
渠道之二:开发校本课程,推进儒家文化的传承。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让小学生予以传承?该校努力寻找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在灵活地使用地方教材《传统文化》、突出儒家文化内容的过程中,组织有关人员精心编辑儒家文化读本,作为学校的一种校本课程予以开发和利用。读本分上下两册,上册名为《儒风新韵》,内容主要介绍了打造儒家校园及经典蒙学,供三、四年级使用;下册名为《儒风古韵》,内容主要介绍了儒家经典名篇及国学经典,供五、六年级使用。
在认真实施这一校本课程的同时,学校还以此读本为载体,开展了儒家文化传承的系列比赛活动。包括经典育人小故事演讲比赛,修身、立志、勤俭、孝顺、和谐等的经典句子接龙比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变得更加“懂事”。如当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想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当孩子们惹父母生气的时候,他们会想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儒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很多家长也表示,孩子背熟了《弟子规》之后,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对父母的孝心和爱心,不但听话、守信,还主动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心胸也开阔多了。
每到上午大课间,全校师生都要齐集到大操场,在悠扬的音乐和快乐的节奏引领下,全校师生齐诵儒家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诵读之声琅琅震耳,诵读之势宏大磅礴,这成了南临城小学一道亮丽的诵读风景线。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渠道之三:实施家校共建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充分利用家校共建资源,成立家长委员会,选举了由7位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积极与家长们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和心得体会,同时向家长发放《儒风古韵———家校联谊卡》,取得家长的认可,给学生选编合适的古诗文。再将诵读活动与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将学校打造儒家文化的设想、实施步骤、具体作法与家长达成共识,以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家长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家校沟通,优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对促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主题德育 铸造学生高尚品格
礼仪教育系列。每周升旗仪式上,学校都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升旗活动,学生“升旗手”整齐有力的步伐,严整合格的着装,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全体学生仪容仪表的典范。同时加强校门口的值班礼仪,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充实“行为习惯标兵”的评选内容,增设学生礼仪言行方面的评比要求,进一步落实学校、年级、班级的三级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个人的言行与本班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进一步形成,在年级的各班中形成竞争的局面。
心理咨询系列。我们面对的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对于部分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各种渠道的心理咨询、辅导和特别的关爱,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学校采取了观察、谈心、游戏、活动等方式方法,化解学生心理困扰,使学生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此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园地,为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与辅导,打开他们心灵的问号。其中“阳光论坛、心灵早餐”园地,是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地内容包括“阳光信箱”、“心理小策略”等版块,由专人负责,每周一个话题,在心理方面为孩子们解疑释惑! 除了推出“阳光论坛、心灵早餐”展板之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召开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教学生玩心理测试小游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同学们在心灵的絮语与倾诉里,困惑得到了释放,心理素质得到自我调整与升华,为日后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儒家文化传承系列。学校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读背《三字经》、三四年级读背《弟子规》、五六年级读背《论语》等儒家经典;让学生每天坚持诵读二十分钟,利用早上晨读时间、大课间时间由学生自觉的按要求诵读。并把每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只起到辅助监督的作用。班级开设“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等主题班会;特设读经班;开设儒家故事校园广播时间;师生学唱《大同颂》;邀请市内外儒学专家到校讲座;举办《论语》书画比赛、校园文化解说员比赛等活动。平时,又将儒家文化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中,如在语文课中背诵《论语》《三字经》、科学课中讲述儒家故事、品德课中进行礼仪、感恩教育。学校每年都在开展“庆六一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使学生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
体验快乐系列。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当学生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的自信力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他们的各种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健全的素质。学校充分利用《体验自我,展示成功》的巨型展板,组织学生开展读报用报办报比赛活动,利用班会课畅谈读报、办报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办报和谈报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付出后的满足。学校还组织师生利用晨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对一些德育主题进行体验感受活动。如:让学生亲身经历环卫工人的艰辛,使其能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让学生捡拾麦穗,使其养成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种种不便,使其能够主动尊重和乐意帮助残疾人等等。
另外,学校在每个班级特别开设了一节“诉说成功”主题班会,每次班会由一组学生出场,向全班学生诉说自己在一周内的成功和感受,轮流诉说,反复进行,这一德育细节更好地让全校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和快乐。
组织学生在重阳节为老人献真情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认真构建德育工作新机制,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仅去年一年学校就获得了“市学查纠活动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区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先进单位”,同时还成功创建了“市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示范校”、“市普通话示范校”、“区地震科普示范校”,去年9月份在全区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又荣获“教学管理先进单位”,10月份的艺术节展演,我校参演的校园剧《儒风颂》被区局推荐到市参加展演活动。学校还先后承办了区级“教师专业发展暨高效课堂展示现场会”和“五美校园建设现场会”,素质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认可。
悠悠历史,成为南临城小学厚重的文化积淀,古色儒风吹开育人新花。儒家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学生们更加懂得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得到极大提升!南小人将会更进一步砥志不辍,秉持儒家文化的主题,努力寻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的增长点,在德育机制的构建上拓展出一片更大、更深、更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