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是当前国家提倡的口号,对于低碳生活我基本上知道一些。如果说得具体点,我觉得像植树、节水、节电等,都应该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看来,课下他们没少在这方面“做功课”。而这,只是该校开展“低碳生活”教育,倡导全体师生节约能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争做“低碳一族”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为创建节能型校园和家庭,使全体师生、家长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强节能的责任心,该校将每年的3月份确定为“环保节”,并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从面带动了师生一起为节能环保做贡献,让环保成为每一个双语人的习惯。
在薛城双语实验小学印制的“首届环保节活动方案”上,记者看到,从活动时间的安排到每周活动主题的确定,从责任人到组织者的分工,都清清楚楚,有条不紊。为保证活动效果,该校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环保知识,灌输节能理念,增强节能意识,并印发了2000余份环保调查问卷,了解师生环保意识现状,收集他们针对这一活动提出的建议。
在此基础上,该校确定了环保节“低碳”生活方案。针对这一主题,通过课堂主渠道,把节水、节电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什么是低碳生活,怎样做到低碳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低碳生活意识。各班级通过召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探讨低碳生活的方法,形成有关低碳生活的良好意识。有些班级还积极发动学生宣传低碳生活,带动家人也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让“低碳”理念深入到家人的学习生活中。为将这一活动引向深入,该校还将学生带到污水处理厂、环保局和气象局实地参观,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该校组织各班级开展了环保手抄报制作大赛、“我的环保生活”征文比赛、废弃物品设计大赛、“绿色班级”生态角评比等活动。学生们从报刊、网络上查阅到许多低碳生活的知识,并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向社区居民和家人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特别是他们以“低碳生活”为课题,引导孩子在“节能减排、环保生活”废弃物品设计大赛中,利用各种回收的废旧物品做成的各种小制作 ,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你看,这些精美的小工艺品和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校长孙烨介绍说,饮料瓶、易拉罐、纸盒、报纸、光盘、电池等废旧生活物品,到了孩子手里就变成“宝贝”,被他们做成了路标、楼房模型、风筝和粘贴画等。
孙烨说,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类能力、分解组合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形成了节约资源的理念,拓宽了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记者了解到,在“环保节”中受益的不仅仅只是学生,很多家长也在参与活动中养成了随手关灯、步行上班、废水再利用的习惯。该校首届“绿色家庭”获得者、四年级学生鲁奕枫的妈妈李英婷说,自从参加学校组织的“低碳生活”教育活动后,她们一家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都积极争做“低碳一族”,身体力行为低碳环保做贡献。
时下,走进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记者感到浓浓的环保氛围覆盖着学校,影响着学生。孩子们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实现学校、家庭“双环保”。此外,他们还开动脑筋,为环保节能出“金点子”。比如,在目前山东大旱的情况下,孩子们会坐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很多学生会自觉地提出,洗手的时候一定要将水龙头开小一点。
(胡乐彪 褚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