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教育差距小些再小些
——枣庄市峄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胡乐彪 孙晋之
崭新的楼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平坦的塑胶操场、明亮的餐厅……学生们欢快的笑声响彻校园,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如今,这样的场景在枣庄市峄城区中小学已寻常可见。这得益于该区近年来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惠及每一个孩子”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成了乡村“景点”
峄城区阴平镇白山前小学坐落在白山南麓,不仅教学楼气派,而且设施配备也很先进。走进每一个教室和功能室,标准配备的教育教学设施、规范合理的利用操作,让你感觉不到这是一所村级小学。
山区孩子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谈起学校的变化,白山前村村民张伟感慨万分:“过去的白山前小学教学楼破旧不堪,校园里没有运动场,连体育课、课间操都不能正常开展。现在,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简直成了乡村‘景点’,村里人结婚常到这里取景照相。”
白山前小学之变是峄城区改善城乡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崭新的大黄鼻子校车,从外观上看各种标志一应俱全。校车内,司机师傅都是百里挑一的专职司机,还有专职乘务人员。在每一个村庄乘车点,学生们自觉有序排队上车,根本不需要家长过问。核乘41人的校车载客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中午时间,恰逢学生在餐厅就餐。曹庄中心小学的餐厅虽然不大,但是很干净,饭菜也十分可口,学生们吃得有滋有味。饭后,学生们回到教室,在老师的陪伴下,或闭目休息或温习功课。每一个教室都配有取暖空调,学生们喝水也都有直饮机。
“现在,我们区5个镇街家距学校
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
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科学调配师资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认识,峄城区近年来积极启动教师城乡交流工作。通过采取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挂职、城区教师到农村师资薄弱学校支教等措施,把集中在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该区规定,城区学校和对口乡镇要建立教师双向交流的机制,支教教师到村小任教要承担起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每周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指导帮扶教研组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的教研课题。
为了激励更多的教师投身城乡交流活动,该区还规定,交流教师年终考核评优单分名额,和普通教师相比评优比例提高50%。在职称评聘上,除上述评优优先外,每人再享受考核加分的照顾。交流教师均享受原、现单位的福利待遇,区教育局对支教人员根据所支教学校距城区的远近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