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教学全过程 传递满满正能量
——我市创新思政教育纪实
通讯员 胡乐彪
● 实施“教师信仰锻造行动”,在注重配齐建强一支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将思政教师队伍延伸到其他学科,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社会实践、项目带动等形式多样的途径和方式,确保教师有信仰、有情怀。
● 开展“学生初心培育行动”,各学校把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经济追求、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等九个方面,有机融合和细化到各学段、各学科课堂中去,大力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全员赛课、全员评课。
● 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团组织建设等结合起来。同时,重视革命文化教育,在各中小学校营造“充盈”的红色文化,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方法,传承红色基因。
“我感觉,只有激发出教师内心的使命感,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向着‘育人导师’的方向迈进。”“作为教师,仅有学科的眼光显然不够,必须从学科知识的立场走向育人的立场,那样才可以避免眼光狭隘。”……前不久,在全市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从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而这,只是我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探索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坚持“全程思政课、全员思政师、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思路,通过教师信仰锻造行动、中小学生初心培育行动、红色基因传承行动“三大行动”,不断在师生中传播爱国爱党正能量,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教师信仰锻造
促使“单兵作战”转向“全员育人”
以往,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书育人的经验以及职业道德等,对于较深层次的教师的理想、信念、信仰等,关注较少。而对标中央要求,践行“全员育人”,建设过硬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尤为重要。鉴于此,我市实施了“教师信仰锻造行动”,在注重配齐建强一支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将思政教师队伍延伸到其他学科教师,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社会实践、项目带动等形式多样的途径和方式,教育引导中小学教师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确保教师有信仰、有情怀。
如今,我市各中小学校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同时,还注重发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认定、设立了一批省、市级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广大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教师信仰锻造行动’,思政工作从以前的单一学科教师‘单兵作战’转向‘全员育人’,凝聚了合力。”市教育局副局长高玉龙说。
教师全员参与育人,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和贴心的陪伴得以实现。“过去上完课后,我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总觉得那是班主任分内之事。”市中区西王庄乡郭里集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杨向伟谈道,“现在我们每个老师都成为思政工作的‘主体’,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学生初心培育
带动教学与育人“双管齐下”
“在这节课上,授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日前,在我市举办的青年教师德育课例展评活动中,峄城区阴平镇教委教研员李强以一堂数学课为例,说明在教学中培育学生不忘初心的重要性。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评比除了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外,更加重视教师能否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为此,各科参赛教师对照立德树人目标,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进一步确立了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据了解,我市教育系统开展“学生初心培育行动”开启以来,各学校把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经济追求、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等九个方面,有机融合和细化到各学段、各学科课堂中去,大力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全员赛课、全员评课,并明确校长是全程思政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跟班听课,全程参与赛课、评课,德育成果初见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仅将教学内容进行长程规划,而且还实施融合渗透的教学策略,做到教学与育人“双管齐下”,共同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
“相比以前,有不少课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每一门课程都成为育人载体,每一堂课都指向育人目标。”峄城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殷永丰高兴地说。通过参与课例展评,她发现不仅文史类学科自觉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有着“怦然心动的情怀”,而且就连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类学科,也在向学生“传递着生命的气息”,无不渗透初心教育。
红色基因传承
推动“千校一面”到“一校一品”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参加‘继承先烈志,红色永传承’清明节研学活动,让我了解到新中国是建立在一场又一场战役胜利的基础上,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枣庄三十九中七年级学生洪浩川感慨地说。
这是我市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打造“一校一品”思政的一个生动剪影。我市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团组织建设等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载体。同时,重视革命文化教育,运用好文本及多媒体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团队会、国旗下演讲、诗歌朗诵、主题手抄报展示、观看红色电影等一系列形式,在各中小学校营造“充盈”的红色文化,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方法,传承红色基因。由此,形成了从“千校一面”向“一校一品”特色德育探索,推动品牌德育持续开展。
山亭区中小学校通过实施红色资源研学行动,举办百场故事会来传承红色基因;市中区部分学校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来培育青少年;台儿庄区利用驰名中外的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举办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峄城区各学校扎实有序推进学校文化馆园建设,发挥校史馆、民俗文化展览馆、剪纸艺术展览馆、红色记忆纪念馆的作用,提升师生道德素养……
“哪儿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思政教育课就在哪里开讲。”市教育局思政科长邱艳丽说,身临其境的第一现场红色教育活动,个性鲜明的“一校一品”特色德育,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