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题指南的通知
各区(市)教育局、高新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现将《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及时传达到所属单位及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并认真组织好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
二○
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 题 指 南
第一部分 基本目标与编制原则
1.本《课题指南》依据《枣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面向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求制定。
2.“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积极主动为我市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服务,在事关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研究上,及时拿出有价值的新成果,力争使我市的教育科学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取得更多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代表我市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建设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为建立一支学术作风正派、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育科研队伍奠定基础;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使我市的教育科学研究在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管理、成果质量等方面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3.本《课题指南》在编制中遵循如下原则:正确导向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原则;提高质量,重点突破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科学预见性,着力推出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理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形成精品力作;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教育政策和实践问题;开发研究要注重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
4.《课题指南》中列示的研究项目和内容分为两类:一是推荐课题,二是自选课题。推荐课题主要为设计课题提供一定的方向和范围,各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参考本《指南》,认真地科学地设计确定课题,提出申请。自选课题是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自行提出课题,必须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跨地区的推广价值。
5.组织实施《课题指南》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认真对待,积极申报,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繁荣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部分 研究项目
一、推荐课题
(一)教育基本理论及综合项目研究
区域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困难群体的教育保障机制研究;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研究;传统文化对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机制研究;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研究培养。教育为解决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服务策略的研究;枣庄市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枣庄市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及合理配置的对策研究。
(二)深化素质教育研究
枣庄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保障体系的研究;枣庄市素质教育典型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研究;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研究;中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和效益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枣庄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调查;枣庄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研究;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研究;学生审美素质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提高学校美育质量与效益研究;枣庄市各类学校美育状况调查及加强美育对策研究。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实施方法、评价体系研究;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研究;枣庄市城乡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枣庄市普通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与效益现状分析;劳动对象和方式的变化对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要求研究;劳动技术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劳动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预备教育结合的研究;产教结合研究;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发挥育人功能研究;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教育对策研究等。
(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适应枣庄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教育结构研究;枣庄市终身教育的结构框架实施策略的研究;构建教育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研究;小城镇建设与教育结构调整研究;枣庄市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枣庄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枣庄市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枣庄市民办教育在我市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研究;枣庄市民办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四)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其效率问题研究;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科学内涵与评价标准的研究;教育管理体现信息化、人文化、艺术化研究;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研究;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的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化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收费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考试改革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素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研究;构建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的研究;学分认定的诚信问题研究等。
(五)德育研究
枣庄市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调查与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研究;个体道德社会化与道德教育内容、过程及规律的研究;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中德育的作用和规律的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及对策研究;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研究;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独生子女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研究;道德情感教育的德育价值研究;道德情感的结构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特点的研究;家庭德育功能研究等。
(六)教育心理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研究;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学生个性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枣庄市各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研究;后进生心理障碍的防治与矫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元认知理论及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各科课程学习规律关系研究;男女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对策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等。
(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各科课程实施现状分析;课程评价的标准、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各科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分层次教学研究;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各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其培养研究;学习策略教育目标与学科教学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等。
(八)基础教育研究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辍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农村中小学如何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评价研究;高中教育任务、目标及多样化办学模式研究;高中学生文理倾向选择与发展问题研究;枣庄市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研究;枣庄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幼儿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研究;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化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幼儿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残疾儿童社会适应性教育研究;特殊儿童心理偏常与不良行为的辅导、矫治研究;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布局与规模化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中学前教育的补偿康复研究等。
(九)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枣庄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求研究;枣庄市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枣庄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枣庄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模式及评价研究;不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研究;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研究;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问题研究等。
(十)成人教育研究
枣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成人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研究;枣庄市远程教育发展与质量监控研究;成人教育招生制度与学历教育制度研究;新形势下成人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成人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的研究等。
(十一)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枣庄市各类学校师资队伍需求与现状分析;枣庄市名师名校工程建设研究;新世纪校长素质要求、选拔机制和管理体制研究;创新性教育者培养研究;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对策研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形成覆盖全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研究等。
二、自选课题
凡未在前两项中明确提出的课题,申请人可根据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精神,在我市2006年提出的教育教学“双十”问题中,针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本人研究专长自行提出课题,但必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